這一日,陳光良來到港府,和柏立基進行閉門長談。
“陳爵士,關于最近香港出現四家‘總公會’,你作為香港工業的領袖,是如何看待的”
很快,柏立基作為政z人物,你拋出一個‘敏感’的話題。
目前香港出現的四家‘總公會’,分別是:香港總商會、香港中華廠商會、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香港工業總會。
其中,香港中華廠商會是支持內地,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則支持臺島,而香港總商會和香港工業總會則是支持香港政府。
另外,還有個九龍總商會,則是支持臺島的。
陳光良早已經不擔任社會團體的公職,都是委任代表,在這些商會里。
當然這個問題,陳光良也無需回避,說道:“本質上講,大家其實都是商會,主要是為香港的工商業服務。”
很明確的態度,他一向如此。
柏立基滿意的說道:“確實,我們香港政府也支持這些商會,為香港的工商業好好服務。陳爵士是香港工業的領袖,為香港工業做出了巨大的貢獻,相信也是這樣的想法。”
1958年1月,柏立基從星島總督上任后,在香港感受到很大的壓力,因為前任葛量洪是在香港具備很高影響力的港督。
不過柏立基隨即發現,香港的經濟從他一上任開始,便騰飛起來,而且發展得太快了,政府收入也增長很快。
這樣一來,相當于他是躺贏,當然柏立基也做了不少事情。
陳光良說道:“多謝港督閣下的肯定。我此次來,還希望促進一件事,那就是由企業投資,在香港島和九龍島之間,修建一條海底隧道,讓香港的兩大主要經濟區,更加緊密的聯接在一起。若是完成這個工程,香港經濟將更加的騰飛。”
柏立基一聽,頓時認真起來,說道:“由企業投資,那就是陳爵士有意牽頭。不過我們都知道,企業絕不會做虧本的生意,更不要說如此龐大的一個工程。”
陳光良點點頭,大方的承認,并說道:“當然。我們可以通過‘收費’來讓企業收回成本和獲取利潤,收費的年限及價格漲幅,可以由政府參與。最終,既可以讓香港市民出行方便、經濟騰飛,也可以讓企業獲取不低于年回報率10%的利潤。我相信這是一個雙贏的方案!”
這樣一個浩大的工程,以目前香港政府的財政,是不可能支撐的。1959年,香港政府的財政收入,才5億不到。
而投資這樣一個工程,預計在22.5億港幣的預算。
香港政府的財政收入,需要支出很多,不可能投資這樣一個大項目。僅僅是‘淡水工程’,就比其重要的多。
柏立基點點頭,說道:“好,我盡快讓立法局進行討論,如果通過,陳爵士可牽頭。”
“多謝閣下的支持”
“我們應該多謝陳爵士才對”
柏立基都看得出來,陳光良在這里的私心很好,畢竟投資很多生意,都比投資海底隧道好。
當然他們這些政客也明白,在香港,陳光良家族‘一家獨大’,香港發展的越好,陳光良家族也是受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