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銘雖然才28歲,但出席這樣的場合已經不是初次,他風趣的說道:“馬庫斯爵士的建議,很不錯。不過香港目前也是英聯邦地區,我暫時感受不到不便的地方。”
馬庫斯見狀,笑著說道:“你很不錯。早聽說世界船王有很多猛虎一般的兒子,如今果然名不虛傳。”
“多謝,我們和父親差的還遠!”
當晚的酒會,陳光聰僅簡單的介紹了一下自己的侄子,隨后便由侄子自由活動。他很快便發現,侄子在這種場合絲毫沒有約束,游走在貴族和商界大佬們之間,顯得游刃有余。
他忍不住想到,大哥看似最重視文博,實則是對他自己的兒子文銘更有信心,所以一直在‘放養狀態’。當然兄弟倆一外一內,顯得正好。
翌日。
陳文銘作為談判的首腦,為環球航運掌握了主動權。
2艘10.3萬噸的油輪,正好簽約四年時間,蜆殼石油公司爽快的簽字,因為沒有更合適的方案與之相提并論。
目前石油只需要23美元一噸,而運費是石油的2倍以上,相當于運輸比石油更重要。
這也是在9年前,陳光良和沙特達成‘吉達協定’時,美國商政界反應如此大的原因。
中環的一間寫字樓里,門口掛著‘亞洲航業’。
此時包宇剛正在辦公室里,翻閱著亞洲航業的資料。
“包生,你找我!”
屬下走進來,小心翼翼的詢問,他心知包宇剛雖然總是笑容滿面,但實則是一個很厲害的老板,一不當心就會挨批評。
包宇剛抬起頭,露出笑容的說道:“嗯。去年從環球船務手中購入的三艘貨輪,最近表現如何”
他其實心中有數,但還是詢問屬下,這樣有利于得到更全面的信息。
屬下點點頭,說道:“沒問題,算是買得非常值,在賣給我們之前,環球船務對這三艘船進行了很好的保養,最近我們運營的半年時間,情況都比較不錯。按照當前的情況,再運營五年毫無問題。”
包宇剛感嘆了一句:“總是購買二手船業不是辦法,我們得想辦法造新船!”
這一世,雖然包宇剛也是1955年進入的航運業,也是在1956年的蘇伊士運河關閉時,獲得一個高價格的長約;但是在后續的發展,包宇剛發現日本航運企業更認可環球航運,而環球航運和日本很多航運公司簽約了大量的長約;再加上匯豐銀行已經和環球集團合作,進入了航運,對包宇剛的支持自然也不會很大。
所以,包宇剛此時也不過是擁有10艘二手貨輪的船東,在香港排不進前五。
更重要的是,包宇剛也不可能有更大的前途,因為不管是在日本,還是在歐美,環球集團的影響力已經根深蒂固。
屬下說道:“只是造新船,日本的一艘7500噸貨輪,造價是120萬美金。對我們來說,是相當的昂貴!事實上在一年多前,7500噸貨輪也才100萬,當時我們錯過了最好的造船時機。”
沒辦法,一步晚,步步晚。
前世包宇剛1961年造新船,當時還算航運低估,造船價格也算低。
而如今,航運已經繁忙一年多,日本造船廠的訂單也非常滿,自然會提高造價。
包宇剛站立起來,在辦公室來回踱步,稍后他堅決的說道:“必須造新船,不然信譽總是上不去。120萬美金雖然貴,但現在一年租金也有85萬美金,如果扣除利息、人工、燃料、損耗等等費用,20萬美金的利潤總歸是有的,六年回本,這個生意可以做。”
真討論著,一名屬下匆匆走進來,匯報道:“包生,英國勞氏保險公司突然宣布,將大幅提高對舊船裝運貨物的保險費.看樣子,是沖著日本去的。”
包宇剛眼睛睜大,憤怒的說道:“可惡!兩國交戰,我們受害最大!”
原來,日本雖然造船業從1955年發展起來,但畢竟是個較大的國家,再加上經濟發展迅速,以及資源主要是靠進口,所以日本需要的運輸量僅次于美國;但是,日本運輸主要是靠二手船,占據主體地位。
勞氏保險作為全球知名的保險公司,遠東的航運保險很多都是在這家繳納的。如今大幅提高二手船裝運貨物的保險費,勢必影響二手船的船東。
“看來我們必須想辦法造新船了不過我聽說,僅去年一年,環球航運賣出十幾艘二手船。看來,他們是早就預判到了啊!”
包宇剛聞言,渾身一震,稍后涌出一股無力感。
他進入行業不久,就立下豪言壯語——那就是要做環球航運一樣的大型航運公司。他仔細研究過,發現環球航運并不喜歡過多的貸款,他覺得這是一個錯誤的想法。
殊不知他后來發現,環球航運不是不喜歡貸款,而是人家資金實力雄厚,而且造新船直接在本地造船國家進行貸款,不需要通過香港的銀行。
而如今,包宇剛又意識到——當他們所有的船東,包括董云浩、趙從衍、曹文錦、楊一凡(楊小虎)等,都在大量購買二手船時,環球航運已經在布局大量替換二手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