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向東笑著說道:“都有房子。老大學成后,不是加入了長實集團么,他是憑自己本事買的老四出國留學后,在國外找了份工作,以后買房應該沒問題。我手里,還有3套房呢!”
他畢竟做到了中層管理,而且是比較重要的中層管理,買房還真不是問題,甚至還供了兩個孩子去國外讀書。
潘成業介紹了一下家里的情況,家里也是有3套房。
陳光良感嘆道:“看到你們過得好,我比自己賺了錢還高興!”
快樂可以從不同的渠道獲得,而這種快樂也是真的讓人快樂。
李超這時候問道:“陳先生,你總是很關心我們的住房情況,是不是很看好房地產的走勢”
他后來做了生意,還受陳光良照顧,做過假發生意,賺了不少錢。
陳光良笑道:“向東和阿成沒有做生意,我怕他們不懂投資手段,所以讓他們購置物業,簡單又有效。當然從長期來看,香港地產走勢是很好的,短期波動也是很正常的。”
李超點點頭,馬上心中有數。
隨后,陳光良拍拍林峰的肩膀,說道:“林峰,要不要我給你漲工資”
林峰笑著說道:“我不要良哥給我漲工資!這么年在你身邊,我也學會了投資,那就是買房子。我現在手里十來個住宅單元,收租都不錯。”
眾人驚訝起來,原來林峰才是高手啊!
不過想想也是,林峰本身就是陳光良的最信任的人,薪水怕是也達到長實高層的程度。
而且在1947年時,有人分層銷售時,林峰果斷買下一層;等到朝戰期間,他便開啟了買買買的歷程。
陳光良身邊的人,從他身上獲得最大的幫助——恐怕是‘立足香港的信心’,所以一開始就奔著安居樂業的想法,去購置物業。
“這么多年,我對身邊的人總是說——養老金,公司替你存著的;但自己也要存一樣東西,那就是物業。如今很多老伙計都做到了,我也對你們退休和養老后的生活放心了。”
何向東點點頭,說道:“確實,從滬市跟著陳先生來香港的,大家不僅避開了內地的貧困,同時在香港也生活的很好,有房子有退休金。我再過兩三年,也準備退休養老了。”
香港的樓價已經漲到80港幣(均價),那么明年可能突破100港幣也是必然,屆時一套普通的住宅都要610萬。
銅鑼灣的高級住宅,原來每層售價在10萬元至20萬元,
應該比前世整體高出20%差不多,這第一自然是經濟比前世好了很多,第二則是陳氏企業的管理層購買力,以及其它綜合原因。
當然,買不起房子的,還是買不起,反而更加買不起,這價格被炒高了不少。
觀塘的工業用地,也漲到145港幣每平方尺,明年突破160也不是不可能。
中環的商業用地漲到25003000每平方尺,差不多已經漲到一個極限的程度。
今年(1963)港府賣地收入已經超過1.5億元,明年怕是能突破1.8億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