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匆匆,轉眼來到1965年。
香港工業的騰飛,帶動房地產的興旺。
截止1964年底,香港的樓價旁邊攀升至80100港幣每平方尺,一個普通的單元也要610萬港幣,而高級住宅單元更是達到1025萬港幣。
在這種情況下,華資銀行抓住這有利時機,資助地產商及置業者。
此時,銀行業與地產業流行按揭。
地產商以自有資金支付買地的定金后,其余未付大部分地價,則可將所買的土地作為抵押貸款。地產商不需建好樓宇,就可預售樓給置業者,所得收入,再分期償還銀行的本息。
銀行同時向置業者開辦按揭業務,置業者只要付了樓字首期,便可把所買樓宇作為抵押向銀行還貸款本息。
按揭制度大大緩解了地產商和置業者,資金不足的困難,刺激了已成熱潮的地產業迅猛發展。銀行按揭以土地、物業作抵押,是一項安全系數較高的貸款業務。
但也有一個明顯缺陷資金回籠周期太長。
華資銀行熱衷按揭業務,平安、恒生、東亞三家最大的華資銀行亦不例外。
港府長期奉行高地價政策,土地供不應求,地價日漲月升,這就造成“炒”風盛行。一些銀行盲目貸出巨款,為炒地推波助瀾。
還有一些銀行見獵心喜,手癢難禁,不惜動用自有資金和存戶資金,直接涉足地產業,像當初廖寶珊一樣傾力做地產商,大炒地產物業。
這樣一來,實力單薄的中小銀行普遍患有貧血癥,庫底空虛流動資金枯竭。
甚至有的銀行,連存戶較大數額的提款都不能及時兌付。不少銀行捉襟見肘,令存戶惶然。
銀行危機四伏,一觸即發。
元旦過后不久,陳光良帶著陳文愷等長江工業集團的管理層,來到青衣島,視察這里的榮昌游艇制造廠。
自從兩年半前,榮昌游艇的‘海神系列’在摩納哥發布后,來自美國和歐洲的定單就紛紛涌來。將軍澳的游艇制造廠已經不能滿足產能,便在青衣島開了第二家游艇制造廠。
陳光良走進青衣島榮昌游艇制造廠,心中就有些感觸,造船不愧是用工大戶,這里有著龐大的造船工人數量。
“劉經理,這家工廠有多少人”
劉招憲馬上說道:“1620多名造船工人和技術管理,如果再加上將軍澳的游艇制造廠,我們榮昌游艇員工有3100人左右。這個數據,是香港以往造船業巔峰時6000多名工人的一半。正是我們榮昌游艇的爆發,也挽回了香港造船業,目前香港大概有8000名造船工人。”
說到這里,在場的很多人都振奮不已,而現場還有一些外籍工程師,他們也是露出高興的表情。
榮昌游艇一路走來,成功有很多因素,主要有:第一,香港本身造船業底子還不錯;第二,長江工業集團的大力支持;第三,則是選對了路子——從五十年代末就將玻璃鋼用于船身、飛橋系統、復式駕駛臺三大技術,當做新一代游艇的目標。
當然,榮昌游艇的發動機等關鍵零件,自然是采用進口,畢竟香港產業鏈又不全;不過香港的優勢是自由貿易港,稅收極少,進口的稅幾乎等于沒有。
陳光良滿意的說道:“這確實讓人振奮人心。那現在訂單情況怎么樣”
劉招憲指著正在生產的海神系列游艇,說道:“美國那邊的訂單太多了,整個今年的生產檔期都已經排滿,今年(1965)我們預計能出口1000艘海神系列,出口總額可達2500萬美金(1.45億港幣)。這還是我們的產能依舊不足的緣故,不然能接更多的訂單。”
“這么多”陳光良也是欣喜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