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5章英資和華資
與此同時,也是從2月4日開始,前往恒生總行及分行提款的人愈來愈多。恒生首腦們緊急動員,一面籌集現金應付提款,一面派員勸說存戶暫不提款。何善衡與恒生首腦門,帶職員分赴各行,向存戶解釋、擔保、奉勸,卻無法消除存戶的恐懼心理。
或許,是存戶對恒生脫胎于銀號記憶猶新;或許,是存戶對整個華資銀行的不信任,前來擠提的存戶有增無減。恒生的存款總額高達6億港元,混亂局面比當年廖創興擠提還要可怕,恒生暴露出流動資金嚴重不足,眾首腦一籌莫展。
2月5日,1931年成立的老字號華資銀行——廣東信托商業銀行不堪擠提,現金告罄。
這家擁有26家分行的老牌銀行的倒閉,加劇了存戶的恐慌心理,擠提再掀高潮。華資銀行面臨有史以來最大的信譽危機,匯豐、渣打等外資銀行卻風平浪靜,穩坐釣魚船。
“外面的情況怎么樣”陳光良嚴肅的問道。
葉熙明表情凝重,說道:“我們平安銀行稀稀拉拉的也有提款的情況,不過在外面的介紹下,情況遠比其它銀行好。但其它華資銀行擠提來勢洶洶,我們也不得不打起十二分精神,一旦整個華資銀行體系崩潰,我們也未必能獨善其身。好在我們的大客戶,對我們的實力相當了解,至少有2億存款承諾不擠提。這樣一來,我們一定是沒有事情的。”
陳光良馬上說道:“不,不是現金告罄才叫有事,哪怕是我們發生擠提,那對信譽也是很大的影響。此次華資銀行遭難,我們平安銀行一定要撐起這個招牌。我已經聯絡大通銀行、萬國寶通、日本的幾家銀行,用一些航運資產及地產資產作為信譽擔保,他們將想我們提供美元貸款承諾,隨時可以!”
葉熙明思考了一下,說道:“有這個承諾當然好,但我們肯定用不著。”
“不,可能用得著。我總感覺,這一波擠提是有人在操縱,目標就是我們華資銀行。”
葉熙明并沒有驚訝,而是說道:“確實。有點像英資在操縱。”
“咚咚.陳先生,恒生銀行的何善衡想見見你!”
“請進來吧,葉經理,你一起陪同見見,畢竟你才是總經理。”
“好”
不一會,恒生銀行首腦何善衡便走進來,他的臉上很憔悴,顯然恒生銀行這次擠提的嚴重性很高。
反倒是東亞銀行,自從三十年代發生一次擠提后,保持著嚴謹的作風。但也正因為如此,東亞銀行被后來的恒生銀行超過,目前存款可能只有5億的樣子。
“陳爵士,葉經理,這次來見你們,是希望平安銀行看在同為華資銀行的份上,能拆借一些資金給恒生銀行。”何善衡憔悴的說道。
同為華資銀行
這個陳光良并不認可,同行反而是仇敵。不過他是香港華人領袖,自然不能如此說。
說起來,恒生銀行發展非常的快,甚至是增速超過平安銀行。
當初平安銀行的體量是恒生銀行的很多倍,如今卻僅是其的兩倍。這里面主要是兩個原因:第一,平安銀行一直是單一股東,也就是陳氏家族的私人銀行,雖然陳光良一向標榜這家銀行作風都是按照西式銀行經營,但外人畢竟也不會全信;第二,恒生銀行的創始人是粵籍,香港又是粵籍主導的社會,總歸是有些優勢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