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知道的,屬于他的時代,已經開始了。
他的父皇,在下葬之后,虞主回京,就徹底成為了神靈、先帝。
再過兩個月,連元豐的年號也會被改成已經選好的元祐。
……
宋用臣策馬,在數十騎隨從的簇擁下,衣衫不整的從山林中出來。
雖然狼狽不已,雖然疲憊不堪,但他的臉上,滿是興奮之色!
按照旨意所說,他已經在這萊州、登州的山川之中,勘察了一遍。
果然如大家所說的那樣,萊州、登州的金礦,不止玲瓏山一地。
而是廣泛存在于萊州、登州的山川、河流、溪谷之內。
不止如此,他還在過去一個月的勘探中,發現了石炭、鐵礦、鉛礦等富礦資源。
而這些礦脈,好多都是在大家點名的方向甚至直接就是在大家點名的地方找到的。
宋用臣只是想著過去十幾天的勘探經歷,整個人依舊處于恍惚之中。
大家安坐于深宮之中,竟能知登、萊的礦脈所在!
難道……
大家晚上做夢的時候,有神明指點?
在宋用臣的理解之中,只能有這么一個解釋了。
神人天授,所以才能有這天授之才智、見識。
才有可能知曉,這登州、萊州之間的礦脈所在。
宋用臣知道,他必須將這些事情爛在心中,除非大家讓他說。
……
元豐八年九月丙申(初五)。
趙煦從經筵下來,馮景就已經將一封臘封的密報,送到了他手中。
趙煦拿到手里一看就知道是宋用臣的手筆了。
他將信拆開,便露出了笑容。
“善!”他贊了一句:“總算是找到了餌料!”
登州、萊州,有宋以來就是人盡皆知的黃金之地。
真廟景德年間,大將潘美就主持開發了萊州的玲瓏山金礦,此金礦迄今依然是大宋主要的官營金礦礦坑。
仁廟景佑年間‘登、萊金礦大發,四方游民十余萬,廢農桑而掘地采之,二十余兩為塊者,取之不盡,縣官榷買,歲得數千兩’——這波淘金熱,開采的黃金至少十余萬兩,但落到朝廷手里的,就只有兩萬兩,其他的,都流入了民間。
所以,在大宋,登州、萊州有黃金是人盡皆知的。
但,為何沒有人去開采呢?
因為,真廟景德年間發現的玲瓏山金礦,隨著歷代的開采,已經漸漸枯竭。
如今每年只能出黃金數百兩了。
而仁廟景佑年間,發現的那個超級天然黃金富礦,則被圣旨下令封鎖,禁止開采!
為什么?
因為仁廟覺得,這座金礦,應該作為京東路的儲備。
只有發生天災的時候,才允許百姓進去開采。
這叫以礦賑災!
效果確實很好——因為能去淘金的肯定是青壯,能率人淘金的肯定是鄉中有威望和號召力的‘有活力人士’。
這些人扎進了金礦,陳勝吳廣也就消弭于無形。
大災一過,就算是真的陳勝吳廣,也只能乖乖當趙宋的順民。
正是因此,萊州那座富金礦,才能保存至今。
趙煦當然不能破壞這個祖制。
好在,登萊的金礦不止一座!
而且,到現在為止,最大的那個金礦,還靜靜地躺在萊州的掖縣(招遠)的群山之中,無人知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