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有人和王安石建議——梁山泊八百里水澤,若可以將水都排出去,那么就可以得到八百里良田。
王安石很興奮,將這個想法和劉攽說了,然后問劉攽:“這梁山泊的水,哪里可以容納呢?”
劉攽回答:“在旁邊再挖一個八百里的湖就可以了!”
王安石被一語點醒大笑而止。
但后來,王安石又突發奇想。
既然梁山泊的水沒地方排,那我引黃河水去淤積總可以了吧?
然后,一算工程量……
朝野久久無語,這是再造一條大運河的工程量!
隋煬帝前車之鑒在那里,誰敢再上馬這樣的超級工程?
可沒有人想被稱贊什么‘共與大禹論功不算多’
趙煦看向宋用臣,問道:“可否如引洛清汴般,引幾條清水河的河水,沖刷關鍵淤積河段?”
宋用臣搖搖頭:“若是這樣,還不如導黃河水入梁山泊……”
“且黃河不比汴河,沒有什么河流比黃河更強……隨意導河入黃,到了汛期,黃河水倒灌……”
趙煦愣住了,仔細想想也確實如此。
“那用狹河木岸呢?”趙煦問。
“這倒是可行……”宋用臣道:“只是東流道本就不寬,再用狹河,水道就更狹窄了……”
“一旦汛期,恐怕都會被沖毀……”
趙煦吁出一口氣。
他知道的,只能慢慢來。
便對宋用臣道:“我欲以卿為都大提點東流道清淤大使……”
“且先將淤積最嚴重的幾條河段,清理一遍……再設置些狹河木岸,穩住河道……能緩一歲是一歲……”
送走宋用臣,趙煦揉了揉太陽穴。
然后微微吁出一口氣。
他當然知道,明清兩代用束水攻沙治河。
可現在,技術不成熟,條件也不具備。
束水攻沙,需要大建堤壩!
此外,還需要沿著黃河下游,特別是東流道和北流道的流經區域,大量蓄水,修建人工水庫。
原理和宋用臣導洛清汴以及狹河木岸是一樣的。
利用清水本身的力量,將黃河河床淤積的部分沖走,也利用河道的力量,來給水流加速。
但,這同樣治標不治本。
因為上游和中游的來沙量決定了一切。
“先等等吧……”
“等沈括搞出了水泥什么的,再去慢慢的實驗……”
“還來得及!”趙煦喃喃自語。
下次大洪水,要等到元符二年,那是十幾年以后的事情了。
說不定,到時候,已經滅了西賊,控制住了黃河上游,那就能通過植樹從源頭減少泥沙,從而將下游的水患降到最低!
這樣豈不比現在大興土木要強?
趙煦可記得元朝為了治河,搞出了‘莫道石人一只眼,挑動黃河天下反’的事情。
所以啊……
“還是滅了西賊,更劃算!”
注:王安石欲引黃河水進梁山泊的事情,我忘了是在那里看過的,查了好久沒查到,只記得是好幾年前在網上看到的資料,印象很模糊了。所以有可能有錯誤,甚至可能是我自己記憶錯亂。
姑且用之!
就當是蘇軾的論刑賞之忠厚吧。</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