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子控制著探事司,這如今是都堂宰執人盡皆知,卻無人愿意點破,更不肯說出口的秘密。
畢竟,那個《汴京新報》用的是沈括的活字印刷,使得是大內制造的油墨。
就連平素發行,都是在新城的染院——而染院旁就是專一制造軍器局。
只是……
天子為何會支持提高寬剩錢在地方的比例?
他就算是天授其才,也應不會知曉地方上的事情吧?
難道說……
先帝?
不可能!
韓絳立刻搖頭,先帝不可能教天子這些事情。
韓絳正想著,令廳外就傳來了歡呼聲。
“兩宮慈圣旨意……”
“已允了役法條例在開封府試行!”
韓絳猛然抬頭,一臉錯愕的看向章惇:“子厚,是怎么知道的?”
章惇笑起來:“猜的!”
他笑的無比燦爛!
因為他已經靠近了真相。
……
趙煦回到福寧殿中,他坐到了那張為了他而特制的書案前。
看著書案上擺著的那些東西。
他的父皇對地方寬剩錢的諸多批示。
趙煦凝視著這些奏疏上的文字,也回憶著上上輩子他親政后的事情,更想著在現代留學時的所知所聞。
寬剩錢是什么?
就是地方軍州,在免役錢/免行錢外,允許增收的額度。
這部分錢,是作為地方軍州經費使用的。
王安石變法,最初定下的寬剩錢標準是兩成。
也就是在免役錢/免行錢外,額外增收兩成,作為地方軍州的機動經費。
自然這是一個給大宋財稅體制打的補丁。
在一切財稅皆歸中樞,一切支出皆由中樞決定的大宋,地方的財權小的可憐,因為大部分收入,都需要上繳中央。
英文烈武圣孝皇帝三十二個封樁庫的錢,大部分都是地方轉運而來。
同時在地方上,那一個個常平倉里的錢糧,在法理上也是屬于中樞。
地方官只有保管權,而沒有使用權。
這是大宋體制的痼疾。
也是一個困擾了百年的難題。
便是在現代,這個問題似乎也沒有解法。
地方錢太多,獨立性就會增加。
地方錢太少,則什么事情都做不了。
所以,王安石變法在免役法和免行法上,才配套了寬剩錢制度。
一方面是爭取支持,另一方面,則是刺激地方活力,讓地方可以做更多事情,而不是人浮于事。
如今,韓絳請求,從原本應該上繳中樞的免役錢/免行錢的結余中,額外劃出兩成到五成給地方軍州作為經費。
趙煦自然是支持的。
原因很簡單——趙煦清楚,現在的情況是地方錢太少,做不了太多事情。
所以,他支持增加地方經費。
但,等到了將來,地方錢多了,他同樣會讓人將這些多的錢想辦法收歸中樞。
這是他在現代留學的時候學到的。
央地實力,應該維持平衡,地方太弱不行,地方太強同樣不行。
同時,這也是趙煦上上輩子的教訓。
紹圣紹述的時候,他太年輕,也太喜歡錢。
所以,雖然將舊黨的政策幾乎全部廢除,卻忘記了廢除一個最大的弊政——寬剩錢收歸中樞!
是的,在元祐時代,為了盡廢新法,司馬光等人將本屬于地方機動經費的寬剩錢,全部收歸中樞封樁庫。
直接導致地方停擺——好多事情,一下子沒了錢去做,地方官們就只能八仙過海各顯其能。
然后……
幾乎所有人做出了一個相同的決定,再苦一苦百姓!
而這個弊政,到紹圣時代,還是沒有改過來。
如今,趙煦終于有機會,將其改正了——就算割韭菜,也不能把根刨了啊!
今天查資料,查了大半天~~~~但依然被繞暈了,所以本章對寬剩錢的說法只能說大體正確,細節上肯定有錯漏,請多多包涵。
ps:感謝:電飯煲菜譜的萌主,俺七號以后一起加更~</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