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此事發生后,聽說連遼人都在偷偷看笑話。
但事實卻是——真正按照青苗法條例做事的官員少之又少,能將胥吏們馴的服服帖帖的人更是鳳毛麟角。
趙煦和她也算熟了,便與她點頭道:“多謝熏娘!”
趙煦喝了大半,就將茶盞放下來,然后悠悠道:“太母、母后,我聽說司馬公昨日入京了?”
太宗朝的名士種放舊宅就在昭慶坊。
這就將大批農民,逼到絕境。
這也是王安石的很多法令的糟糕之處。
昭慶坊,雖然是很多士大夫大臣,都喜歡的地方。
種氏子弟,都會在汴京城渡過他們的少年和青年,然后前往西北沿邊,接過父祖衣缽。
但這份心,卻讓司馬光備受振奮。
“嗯!”太皇太后輕哼了一聲。
雖說沒有立刻傳召獨對的旨意。
“官家圣意,究竟為何?”
特別是役法調整之后,開始對青苗法進行檢討。
偏生每次都能從這些人嘴里撬出不少東西。
一個普通四口之家,要不了半個月就會燒完。
一石十斗,為百二十斤。
于是,向太后便問道:“六哥想給司馬公賜第何處?”
很多地方,欺負百姓不識字,把兩成利息變成四成——夏稅收一次,秋稅再收一次,可不就是四成了?
至于多收的那些錢去哪里了?
便聽著對方道:“好叫相公知曉,昨日大家聽了相公入京的消息后,便已吩咐要賜第,以顯國朝褒揚儒臣,優容元老之制……”
太皇太后雖然有些不大樂意,可,官家都提了要求了,她若拒絕,傳出去也不好聽。
“賜第昭慶坊?”
另外,官家還讓開封府大量征購硝土。
所以,章惇知道他主動去問刑恕,恐怕非但問不出什么東西,搞不好回頭刑恕會賣了他章子厚——章惇窺伺圣心!
這個罪名,可不是好擔的。
但,這還算是好的。
“要不……請對?”
大宋如今那里還能被人這樣笑話?
而種放終生未婚,沒有子女,所以其財產就留給了他的侄子種世衡。
后者道了個萬福,就主動退避到一旁了。
換而言之,一個月一個普通家庭取暖費就是四百甚至更多。
“官家是支持吾的……”司馬光在心中說著。
王安石定下的法令,青苗貸利息只有兩成。
據說官家命沈括,深切研究火器。
想著這些,司馬光就感慨著:“真不愧是仁圣天子也!”
<divclass="contentadv">一個既愿意給百姓好處,同時也肯罷廢那些倍克之法的少主。
遇到好官,青苗法就是善法。
所以……
但他還是恭恭敬敬的接了旨意。
司馬光年紀也大了,天天騎馬,頂著寒風上朝?
哪怕下著雨,但沿街的百姓,依舊戴著蓑衣,出現在了路邊。
再者,宰執賜第,乃是傳統。
“娘娘覺得呢?”她看向太皇太后。
而百姓在冬天,本就賺不了太多錢。
所以,此地絕大多數屋舍,都是皇室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