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上朝,得從土市子那邊過來。
章惇則是知道,青苗法不趁著現在變,以后恐怕就會被廢掉,與其被人廢掉,不如改革青苗法,讓它少些問題,多些好處。
可這個想法才起就被他掐滅了。
他能經得起幾次寒風?
當然,司馬光可以請求天子,賜他肩輿。
司馬光甚至能聽到有百姓埋怨:“怎么又漲價了,幾天前不是才兩百錢一石嗎?”
這也多少算是個財路。
而昭慶坊就離得有些遠了。
昭慶坊她們當然知道在那里。
至于呂公著?
他在揚州的時候,在呂希哲的勸說下,打著常平倉的名義,做著青苗貸的事情,也嘗到了些好處和甜頭。
價格只是木炭的三分之一,甚至四分之一。
以為儲備,也做日后轉運麥豆之用。
所以,仁廟以后宰執在京的宅邸,就都是天子欽賜。
只有那些深得天子信任的宰執,才能在汴京城中有一個可以傳襲子孫的房子。
換而言之,昭慶坊的種宅,就是種家的祖宅。
宰執賜第,一般都是在御街兩側,而且一般越靠近皇城,就越受重視。
就和膠革、皮筋一般。
也不對!
司馬光想起了昨日晚上,他聽范祖禹說的一個事情。
韓絳得知了事情后,就開始想起來了。
“昭慶坊吧,兒聽說那邊房子不少!”
麥冬的滋味,混雜著淡淡的黨參清香,少許蜂蜜調味,加上特殊的烹煮手法,使其喝起來格外舒服。
兩宮之所以清楚這些,是因為大宋的內廷機構之一綾錦院、內錦院最初都在昭慶坊。
這也是一個長期飯票。
他知道的,一石石炭要取暖還要做飯。
章惇就以其在這方面的權威給韓絳背書。
若是熬成硝,價格據說會翻倍的漲。
正這樣想著,他的兒子司馬康,就興沖沖的來到他面前,拜道:“大人……天子遣使來也……”
司馬光被圣旨賜第的事情,立刻就在都堂和中書傳開了。
一般一石普通的硝土,也能賣不少錢。
難道讓宰執租房?
那搞不好,就又會出現堂堂宰相,為了個宅邸就搶著娶寡婦的事情了。
說他們三個結黨!
韓黨、呂黨、章黨,都有人說。
兩人對視一笑,都明白了彼此如今在想的事情。
把自耕農逼得連地都不要了。
“今天天馬坊的石炭,就已經是一百八十錢一石了!”
司馬光聽完,面朝福寧殿再拜謝恩:“官家隆恩,老臣感激涕零!”
最怕的是遇到那種官員自己貪,下面的人更貪的例子。
畢竟,汴京城像樣一點的宅邸的價格,哪怕兩宮也清楚,哪怕以宰執大臣正常的俸祿,也是絕對買不起的。
問題是,除了致仕宰執,誰肯要天子賜肩輿?
而且,以韓絳對司馬光的了解,他很清楚,司馬光就算是死,也不會讓人抬著他去上朝的——以人為畜,非君子所為!
所以啊……
“兩百三十五錢一石,灑家一石只賺三十五錢,很便宜了,要不汝之去城外天馬坊買……”
官家依然在命開封府,從民間征購麻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