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劉在大宋民間,已經形成了風潮。
那瓦子里的說書人講三國,也早已經清一色尊劉了。
每每講到關羽戰敗,昭烈帝托孤,諸葛亮壯志難酬。
說書人都會情緒激動,而聽眾也跟著被感染。
只是,這些故事都是類似現代的段子一樣。
每個說書人都有自己擅長的段子,也基本只將其中一段。
自然,石得一對此很清楚,他聽完就低下頭去:“臣明白了!”
“我給這三國,題一首詞吧!”
趙煦說著,就提筆蘸墨,開始在紙上寫起來。
石得一站在旁邊,看著這位大家提筆揮毫。
“滾滾長江東逝水……”
僅僅是這一句話,英雄氣概,就已經撲面而來。
這讓石得一詫異不已。
趙煦卻是一氣呵成,將這首他在現代最喜歡的詞默寫完成。
然后,在這首詞的最后,鄭重的寫上署名:楊慎。
“大家這詞是?”石得一忍不住好奇的問道。
“我無意中在大內秘藏看到過的一首詞!”趙煦自然不需要去搶占別人的名頭。
他是皇帝。
根本不需要靠文章揚名。
哪怕他的詩詞文字,和后世乾隆一樣。
文人士大夫,也只有吹捧和贊美的份。
石得一看著這詞,贊道:“這首《臨江仙》,真乃氣勢磅礴,詞人定是隱世的詩人!”
“呵呵……”趙煦笑了笑:“詩詞文章,不過小道而已!”
“不能修身治國齊家平天下者,詩詞文章再好,也不過爾爾!”
石得一頓時低下頭去,他知道,大家指的是那位晏幾道。
一個爛泥扶不上墻的典型。
連大家在知道他天天在好友家里和歌女們嬉鬧后,也曾嘆息了一聲,評價了此人:“我大宋的大臉寶呀!”
雖然不知道大臉寶是誰?
但石得一知道,從那以后,大家就再也不提他的名字了。
“說起詩詞,蘇軾在登州為官官聲如何?”趙煦想起了那位真正的大文豪,在現代被無數學生視為大魔王的蘇軾,于是問了一句。
“邏卒們根據入京的登州商賈、士人們的傳說……”石得一答道:“蘇軾在登州為官以來,已經做了不少好事……”
“他還命登州百姓,多造漁船,出海捕魚……”
“為了讓登州人吃海魚,他還親自下廚,做了許多美味,送給登州州衙上下的官吏食用,還將相關做法,貼在了州衙的布告欄中……”
趙煦聽著,毫不意外。
蘇軾就是這樣的。
他是個大嘴巴,也是個心直口快的人,更是一個心系百姓的人。
同時還是個大吃貨!
所以……
<divclass="contentadv">他在登州恐怕要在當地留下佳話了。
可能幾百年后,東坡魚將要和東坡肉一樣,成為名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