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趾自熙寧以來,素來恭順我朝,國主歲歲遣使納貢……”
“安知交趾不是效昔年西賊李德明故智?”一個稚嫩的童聲響起來。
呂公著連忙低頭。
便聽著那位官家道:“故廣西走馬承受公事甘先仁等,自熙寧七年曾上奏……”
“言交趾歲歲攻占城,劫掠成性!”
“至皇考興兵懲戒,方才收斂……”
“今其再寇我朝,安知不是其已侵占占城,再無后顧之憂?”
“若如此,真李德明!”
對于現在的大宋來說,有兩個傷疤。
其一:北虜!
恐遼癥深入人心!特別是皇室之心!
其二,就是西賊李德明了!
當年李德明在位的時候,要多恭順有多恭順。
然而,當西賊攻滅一直在其側后的瓜州回鶻,立刻就對大宋翻臉。
于是,從此大宋充分吸取了李德明的教訓。
對其他一切外藩,特別是大理國、吐蕃,開始用有色眼鏡看待。
尤其是吐蕃!
從唃廝啰至今,代代吐蕃共主,拼命的向大宋拋媚眼、表決心。
但大宋充耳不聞,裝作沒有看見。
總覺得,這吐蕃人又是來忽悠我們的。
這種李德明綜合癥也同樣影響了大宋對儂智會兄弟還有廣源州的那些土人豪強的看法——你們怕不是又來忽悠我了吧?我這么好忽悠的嗎?
所以,熙寧八年的時候,交趾廣源州知州劉紀入寇歸化州,儂智會率部與之奮戰,擊退了劉紀的入寇
但在朝堂上,大宋君臣卻是用著有色眼鏡在看這場戰爭。
時任廣西經略使劉彝上奏說:智會能斷絕交趾買夷馬路,為邕州藩障,劉紀患其隔絕買馬路,故與之戰!
又說:智會亦不可保,使其兩相對,互有勝負,皆朝廷之利!
什么意思?
狗咬狗,讓他們咬,咱們保住儂智會,牽制住交趾就可以了。
而在朝堂上,就更有意思了。
趙煦的父皇和時任宰相王安石,針對此事專門開了個小會。
會上趙煦的父皇對王安石說道:彝既言智會能絕交趾買馬之路,為我藩障,而又以為勝負皆朝廷之利,何也?且人既歸順,為賊所攻,而兩任其勝敗則附我者不為用,叛我者得志,可謂措置乖方矣!
他雖然覺得劉彝是在胡作非為,認為這樣搞,會傷儂智會的心,所以后來下詔褒揚,升官,厚賞了儂智會。
但也沒有阻止劉彝的計劃。
因為,王安石看的更仔細。
“誠如圣諭,縱智會向化未純,尤宜因此結納,以堅其內附。且乾德幼弱,若劉紀既破智會,乘勝并交趾,必為中國之患,宜于此時助智會,以牽制劉紀,使不暇謀交趾,乃中國之利!”
在王安石眼里,看誰都像是又一個李德明!
又想白嫖我大宋的支持!
想都別想!
趁早死心!
也就是儂智會素來恭順,不然,早把他丟給交趾人了。
基于同樣的理由,在趙煦的父皇在位時期,大宋的交趾政策,始終是保住歸化州,牽制交趾。
歷任廣西經略使的主要任務就是這個!
如今,趙煦大打李德明牌,一下子就勾起了兩宮內心的恐懼和擔憂。
同時也讓宰執們激動了起來。
韓絳當即就出列,奏道:“陛下所言,確乃真知灼見!”
“交趾賊,畏威而不懷德!”
安燾也說道:“誠如陛下所言,交趾,確乃南方李德明也!”
“若其果已滅占城,便絕不能再縱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