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就是朕給大軍將士準備的第四件禮物了!”
“足足一百五十名隨軍醫官!”
去年在趙煦的請求下兩宮擴招了三百名習醫醫生。
這些人,隨后被趙煦派去了河北,跟著宋用臣,拿著那幾萬青壯練手。
同時,趙煦還將一些在現代考古隊里學到的野外急救手段,讓太醫局的陳意簡,教授給了這些習醫醫生。
而工地上最容易發生的,就是各種各樣的傷病。
經過一整個冬天的練手,這些習醫醫生迅速成長起來。
現在,再從中抽調一百五十人,作為五千人的御龍第一直的軍醫。
趙煦感覺,應該完全可以滿足軍隊的醫療需求和急救需求了!
狄詠聽到,居然有一百五十名軍醫配給后,立刻就拜道:“陛下隆恩,臣代御龍第一將上下謝恩!”
這是隆恩啊!
一百五十名醫生!
且不談到底能救多少人的性命。
就這一百五十個醫生隨軍,對士氣的提振,就是無可比擬的東西。
畢竟,士兵們在戰場上,最怕的就是受了傷,沒有人救治,只能哀嚎著死去。
這是戰場之外,對士氣最大的打擊,也是士兵們最恐懼的事情了。
絕望、恐懼是會傳染的。
不過,狄詠對那些所謂的軍醫,其實沒抱什么太大幻想。
因為,大宋的醫生們,對外傷基本沒有什么積極作為的。
基本都是開點傷藥,然后聽天由命。
但,這也至少比士兵們在營地里,日夜哀嚎,卻無人施救要好。
最起碼,怎么著也能救回一些人命。
至少還有個安慰在!
絕望中,有個安慰比什么都強!
趙煦讓馮景把狄詠扶起來,道:“這些軍醫皆乃國家人才,卿當仔細保護好!”
這一次擴招的三百習醫醫生,可是將整個開封府多年來積蓄的民間醫生資源給榨干了——能通過太醫局考核的人,自然都是懂醫理之人。
這種人本身在民間就很少,偏偏趙煦還讓太醫局將三十歲以上的人,從太醫局的考核里篩了出去。
只選用那些年輕的,還沒有形成固定的思維的人。
因為,只有這些年輕人才會去學趙煦那些從現代學到的急救技巧。
但如此一來,明年、后年甚至大后年,太醫局都不可能再在開封府招考到這么多的年輕人了。
畢竟,在大宋,萬般皆下品惟有讀書高!
懂醫理的年輕人,一般都是讀書人。
讀書人,只要還沒有山窮水盡,就不會棄儒從醫。
而這些年輕人,只要活著從交趾回來。
每一個都將成為趙煦手里的搖錢樹——在大宋,名醫是真賺錢機器!
如今汴京城里,最奢遮的人家,除了那幾個行會會首外,就是那幾個名醫家了。
從馬行街向北,更是有著一條專門的醫療街。
遍布著汴京名醫之家,間雜著無數藥鋪、門診。
這里的競爭,也無比激烈!
趙煦上上輩子的時候,就聽開封府報告過:馬行街諸藥店,多假弄獅子、猢猻為戲,招徠行人,聚集市民,以求賣藥!
更有一個楊家,為了在競爭脫穎而出‘鎖活虎于市!’。
為了搶流量,在店鋪門前,鎖著一頭活老虎打廣告!
醫療的利潤是如此之大,以至于‘馬行南北數十里,皆夾道藥肆,多國醫,咸巨富’。
宮中的國醫,都在外面開著藥鋪,做著診治的工作。
因此暴富!
像孫家在汴京城的宅邸,就盈檻百余,比得上宰相家了!
號稱是:玉羅漢屏孫家。
醫療的利潤這么大,趙官家們又豈能不插一手?
所以,趙煦的父皇在熙寧年間在汴京城里設局賣藥,號為熟藥所,歲賺十幾萬貫!
激烈的醫療問題,自然也產生了諸多社會矛盾。
所以,后來的蔡京,才會推動建立‘惠民醫藥局’,平價售賣藥物,以維持人心。</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