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稱,往后開封府招錄吏員,要優先算學之士。
“士大夫,當博聞廣識,增長見聞,才能真正成長!”
據說,官家常常以手詔、內降的方法,直接指揮軍器監、專一制造軍器局以及東西染院、綾錦院的事情。
招募汴京‘善算術之士’,允諾將來畢業后,考核合格‘奏請天子,請依伎術官官階,授給官職’。
章惇看著,有些恍惚。
所以,趙煦知道,必須要有利可圖。
同時也送去兩宮處。
其中二十萬貫,為買馬費用。
但窮兵黷武,卻打不贏就太尷尬了。
蘇頌將之分為‘成年’、‘少年’、‘孩童’三等,每等設齋,仿太學故事,立齋長,設教授。
畢竟,禁軍一個月也就一千文俸錢,算上春夏四季發的衣料、食鹽、醬菜、特支、節慶賞賜,平攤下來一個月也就兩三貫。
注2:章援是蘇軾的迷弟兼鐵粉。
他們那里是去勉勵的?
分明就是去視察的!
孫子兵法有云:凡用兵之法……日費千金,然后十萬之師舉焉!
若真的只需幾十萬貫,就能打服交趾,給自己出口氣。
特別是在京禁軍們,想讓他們賣命,就得賞賜給足!
趙煦得書,依舊不許司馬光入對。
上次蘇軾入京的時候,章援就懇求他引薦。
歷史上,章援大約在元祐四年參加科舉,當時蘇軾為知貢舉。
將章衡的預算文書看完,趙煦命令將之謄抄,送都堂各位宰執。
同時,元豐時代歲入大概6700萬貫。
一旦開戰,就不是這么點錢了。
而在崇政殿、紫宸殿等地收藏的沈括制作的沙盤上,也常常能看到類似數字、符號。
委婉的拒絕了司馬光請求陛見的要求。
其性格豪邁、跳脫,文字奔放,詩詞華麗。
十指揮有四個騎兵指揮,考慮到長途轉運馬匹,既不經濟也容易造成馬匹死亡。
雖然不至于射一箭,就得給一箭的賞錢。
而那位陛下,卻在悄無聲息之中做到了。
章援的性格、文字還有為人,都不太像他。反而像是蘇子瞻!
注:北宋熙寧年間軍費在四千萬貫以上,治平大約3500-3800.
元豐時代的數據沒有找到,但應該相差不遠,也在四千萬貫以上。
軍費占比六成以上,若是發生大戰,則可能增加到七成甚至八成。
因為章援的文章、文風,實在是太像蘇軾的門生李偁了。
如今再看這預算書。
在大宋,打仗可是很花錢的。
可丘八們,確實是只認錢的。
所以,北宋窮兵黷武是事實。
理由也很簡單——司馬公,國家股肱,何故以小事驚擾?
司馬光卻是不依不饒,在第二天繼續上書,請求陛見獨對,并給王覿求情,說他是——心懷天下之正人,乞陛下寬宥。
據說,就連狄詠面圣時,也被叮囑過:戒驕戒躁,當緩緩圖之,不可急功近利!
他拍拍這個四子的肩膀,說道:“此番出鎮廣西,回京后,為父就替汝寫信給蘇子瞻!”
但那還是春秋時代的籠統之說。
“拼著這張老臉不要,也要蘇子瞻收汝為門生!”
五千人移防,因皆禁軍上軍,人月奉一千,十二個月就是六千萬錢,約合八萬貫。
為此蘇軾洋洋得意,自以為取了自己的學生。
然后,打開卷子,揭開糊名一看——章援,章惇四子。
而蘇軾所看重的學生李偁卻落榜了……落榜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