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81章武裝移民
元祐元年閏二月辛亥(23)。
廣南西路,宜州,宜州城外。
一隊輕騎,疾馳而來。
為首的騎士,留著濃密的絡腮胡,戴著范陽笠,腰間掛著兩條厚重的鐵锏。
這是大宋中高級武臣最喜歡的兵器。
一锏下去,可謂眾生平等。
他們騎著的馬,則是典型的大理馬。
大理馬腳短身矮,奔馳速度不如北馬。
但耐力強,能負重,而且性格溫順,耐粗糧。
于是,在整個廣南地區,廣受好評,也成為了大宋南方的主要運輸力量。
所以,廣南西路每年都會向大理買馬,朝廷專門在邕州設立了買馬場,并設置了專勾提舉左右江侗丁、同措置買馬公事一職。
大理馬四尺一寸以上,既可買入。
其價格從十三貫一匹到最高四十八貫一匹,分成八個不同的等級。
目前來說,是將其中最高一級的大理馬作為戰馬使用。
其他所買的馬匹,則分銷各地,或作為宋軍的運輸馬匹。
當這些騎兵靠近宜州城的時候,遠遠的就已經有宜州官吏迎了上來。
騎兵們紛紛下馬。
為首的武臣問著來迎接他的官吏:“章相公何在?”
那官吏低著頭說道:“相公在府衙之中會客,差我等來迎知州!”
那武臣點點頭,迫不及待的說道:“煩請足下,告知相公,就說末將邕州知州蘇子元奉大帥將令,前來拜見,乞大帥撥冗相見!”
官吏點頭,道:“相公早有吩咐,命蘇知州一至,便帶到府衙官廨相見。”
“善!”這武臣深深的吸了一口氣,然后抬頭,看向那宜州城的城頭。
已經十年了!
父兄妻女,在邕州殉國已經過去十年了。
他無時無刻,無日無夜,不在思念著他的父兄,不在想著他那一雙可愛的兒女,還有賢惠的妻子。
蘇子瞻詞曰:十年生死兩茫茫!
他何嘗不是如此?
國仇、家恨,疊加在一起。
讓他無日無夜,不在想著復仇。
奈何,自熙寧南征后,朝廷就不愿意舉兵向南了。
北虜、西賊,甚至吐蕃,都比南方的交趾重要。
他只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在這廣南西路,做著萬一的準備。
現在,他終于等到了!
當他得知,朝廷已經下詔,以執政出鎮廣西的時候。
他就知道,他等待了十年的機會終于來了。
而當他看到朝廷的詔書時,他就確認了這一點。
因為,新君旨意之中,無比明確了章惇南下的目的:交趾之禍,起于五代;熙寧之災,不過十年……朕承先帝之寶訓,而奉圣人之禮教……
可謂是殺氣騰騰,劍指交趾。
這讓他振奮不已,于是,收到旨意后,便開始積蓄糧草,準備兵馬。
等到他聽說章惇到了宜州,還派人來傳他來宜州相見后。
他就立刻出發,星夜兼程而來。
……
章惇下了衙,回到后衙的內宅,那兩個宮中賜下的侍妾,連忙替他端來茶水。
“官人辛苦了!”
章惇接過茶水,喝了一口,然后閉目休息了片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