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宮慈圣的旨意,諸公都知道了吧?”韓絳瞇著眼睛說道。
“回稟左揆,吾等都知道了。”呂公著帶著東西兩府執政集體拱手。
“善!”韓絳揮手:“那諸公就回去好好想想,都要推薦誰吧?”
他也得好好想想了。
畢竟,他已經是要退下去的人了。
今年年底,他肯定會寫辭相表。
事情做的差不多了,功勞也撈的差不多了。
再待下去,別人會罵娘的。
可退歸退,這都堂上,至少在朝廷里他得留個釘子,以防萬一。
最起碼,御史中丞得是他推薦的人。
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他退下去后,不會人走茶涼。
這是韓絳一生磨礪的經驗。
也是他在很多人身上學到的教訓。
有太多人,退下去后,沒有安插釘子釘在朝堂,以至于人走茶涼,甚至是人走政熄。
他韓子華自然不會犯這種錯誤。
但,選誰比較好呢?
韓絳感覺,自己得好好想一想了。
因為,他知道,基本上他選誰,就等于告訴其他人——這個人以后就是代表我的衣缽的人啊。
所以,這個人必須能干、有手腕,同時認同他的理念和政治思想,在他退下去后可以保護他的政績,不被別人打壓甚至抹消。
想到這里,韓絳就想起了一個名字。
蔡京!
想了想,他就搖搖頭。
蔡京,是天子的人,他可不好去搶。
而且這個家伙,精明的很,滑不留手,很不安分。
選了他,韓絳有些擔心,自己未來的名聲會被牽連。
“那就只能從王介甫推薦的人里選了。”
韓絳在心中想著。
<divclass="contentadv">去年,役法檢討所設立的時候,王介甫寫信來,給他推薦了一些幫手,其中有幾個人,幫了大忙。
這樣想著,韓絳的心思就確定下來了。
此事在韓絳看來,是一石雙鳥。
既能還王介甫的人情——王介甫可是幫他大忙的,旁的不說,王介甫在江寧保持沉默,就是對他的工作最大的支持和幫助。
何況,還特地寫信給他,推薦人給他。
同時,那人得了他的推薦,自然也要知恩圖報。
延續他和王介甫之間的默契。
你推我上臺,我幫你善后。
這樣想著,韓絳的眼睛就慢慢亮起來。
他背著手,慢慢踱回了自己的令廳。
其他宰執,也都是神色各異。
但,他們的興奮卻是溢于言表的。
廷推,這種前所未見的制度,讓他們心潮澎湃。
等到宮中傳出消息,這個主意是當今天子想出來的后,他們就更加興奮了。
因為這意味著,這個制度將是長期性的。
哪怕兩宮撤簾,未來也依舊會長期存在,甚至成為慣例,變成又一個祖宗家法。
司馬光,更是備受振奮。
他在知道了這個事情之后,整個人的精神都振奮了幾分。
左右老吏,看到他的模樣,也是大為驚訝。
因為他們記得,這幾日,他們伺候的這位省佐,一直都是垂頭喪氣無精打采的樣子。
如今,卻瞬間滿血復活。
真是奇了怪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