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8章廷推(2)
等宰執們一一上表,推薦完畢。
呈現在趙煦和兩宮面前的執政候任名單,就是蒲宗孟、韓忠彥、鄧潤甫、曾孝寬、呂大防、范純仁、王存、李常、曾布等。
然后,自然就是投票了。
趙煦早已經和兩宮商量好了辦法。
便按照著商量好的辦法,命梁從政取來準備好的白麻紙,現場命入內內侍省的內臣,將奏舉的大臣職務、姓名、籍貫、年齡,分別謄抄到對應的表格上。
然后,便發放下去。
在場宰執、大臣和元老們,拿到這些白麻紙,就眼皮子一跳。
許多人甚至忍不住抬眼,看了一眼殿上。
因為,這操作,太趙家了!
在白麻紙上,赫然有著一行字:廷推票選,不記名、不錄名、不唱名,公等于大臣名錄之下,以畫圈勾選,既為投票。
換而言之,就算我跳反,也不會有人知道。
更妙的是,這上面還說了:公等各可推選三位大臣。
這就更將使得投票人,隱匿在茫茫人海之中。
誰選誰?誰又沒有選誰?
根本不可能查清楚。
原本大臣們以為,說起異論相攪,先帝已算集大成者。
不意,如今青出于藍而勝于藍啊!
當今這位,用這異論相攪之法,更是爐火純青。
道理是很簡單的。
當投票變成了個人私密性極強的選擇后,很多出于立場、原則等政治正確的考慮,就全部退居其后了。
現在,新黨的大臣,可以投舊黨了,舊黨大臣也可以投新黨了。
而且,沒有人能說得清,到底誰背叛了祖宗之法(新法)。
對官家來說,這當然是好事。
甚至……
文彥博拿著手里的白麻紙,和張方平對視了一眼。
這兩位,都是大宋政壇的不倒翁。
他們可太清楚,這一招的殺傷力了。
所以,在對視一眼過后,兩位元老就各自錯開眼神,一切盡在不言中。
他們兩個幾乎是立刻就想到了一個可能。
這白麻紙上,會不會被人提前做好了記號?
若是這樣的話,大臣們確實很難搞懂誰給誰投票了?
但官家肯定知道!
這樣一來,官家豈不就能從投票的人里,篩出那些各自陣營里的潛在的背叛者了?
要知道,挑動派系內斗,一直就是趙官家們的拿手好戲。
于是,兩位元老看向自己手里的白麻紙,然后提起筆,認認真真的在上面圈了三個圈。
而他們兩人的選擇,幾乎一模一樣。
蒲宗孟、范純仁、曾孝寬。
選蒲宗孟,是為了示好,萬一官家真的做了記號,就可以告訴官家——我們這些老臣是堅決擁護官家用人的。
反正,他們感覺,應該除了他們也不會有什么人去選蒲宗孟了。
選范純仁,則是出于自身考量選的。
范仲淹的兒子,怎么都得幫一下場子。
況且,這個年輕人確實不錯,就算這次不能拜任宰執,再過兩三年也應該可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