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常杰的敗亡,只是時間問題了。
<divclass="contentadv">現在,對章惇來說,問題就只有一個了。
殲滅李常杰的軍隊后,宋軍下一步行動目標是哪里?
太原嗎?
還是渡江?
若是渡江,汴京官家會不會有意見?
章惇想著這些問題,帶著人騎著馬,繞著被圍困的交趾營壘,遠遠的看了一遍。
交趾人的營壘,密密麻麻,矗立在那群山之間。
也在山上建立了相對完善的防御。
但是……
哪怕隔著很遠的距離,章惇也發現了一些不太對勁的地方。
那就是交趾人的營壘中,那些出現在他視線內的士兵、青壯,似乎都在忙著宰殺牲畜。
這太不尋常了。
這個現象不僅僅讓章惇疑惑,也讓狄詠皺起眉頭。
“交趾人,這是要突圍嗎?”章惇問著。
狄詠點點頭:“大概吧!”
這是能想到的事情。
也是李常杰現在唯一的選擇。
突圍!
可是,他憑什么敢的啊?
章惇和狄詠對視一眼,都有些不可思議。
突圍這種事情,對大宋來說,教訓深刻。
自從元昊反叛后,從好水川到三川口,宋軍一次次被包圍,也一次次開始突圍。
最后的結果都證明了一個事實——一支被圍困的軍隊,假若沒有援軍接應,強行突圍的話,十死無生!
永樂城之戰,再次證明了這個結果。
即使是一支百戰精銳,在沒有援軍接應的情況下,突圍必然全軍覆沒!
原因?
很簡單——在下令突圍的那一刻,所有組織都已經失效。
大部分人都將只想著逃跑。
于是,哪怕有少數敢戰、敢死之人,奮勇殺敵,最終的下場也只能是——力戰而亡。
永樂城之戰后的第二年,西賊就很好的證明了這個例子。
大宋在靜邊寨設下十面埋伏。
西賊元帥、統兵官、都監仁多零丁,被團團包圍、切割。
盡管仁多零丁麾下的騎兵,不可謂不精銳,他本部的親兵不可謂不勇敢。
但戰斗的結果卻是——仁多零丁這個指揮西賊打贏了靈州之戰,水淹劉昌祚,又帶兵攻陷了永樂城的西賊名將,被宋軍大將彭孫陣斬于靜邊寨下。
此戰,西賊入寇之兵,除了數百人僥幸逃回去外,其他人盡被宋軍在靜邊寨下斬殺。
無論是宋軍,還是西賊,都證明了一旦被包圍,突圍就是找死。
交趾人憑什么覺得,他們可以突圍?
李常杰怎么想的?
“難道說……”狄詠想了起來:“交賊,妄圖用戰象為先鋒突圍?”
在旁邊的燕辰聽了就笑起來:“若交賊果如此,末將必令其戰象敗亡!”
在汴京的時候,官家就已經面授機宜。
燕辰和他的御龍直,只做兩件事情。
或者,爆破堅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