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太皇太后終于死心了
韓絳將役法、青苗法檢討、實踐過程內暴露出來的問題,簡單的介紹一遍,就已經花了差不多一刻鐘時間。
兩宮聽完,互相對視一眼,腦子都感覺有些嗡嗡嗡的。
顯然,韓絳所說的那些事情,她們還沒有完全理解清楚。
這也不能怪她們。
她們這輩子都不知道什么叫疾苦。
就以太皇太后來說吧,她這一生過的最苦的時候,應該是剛剛嫁給英廟,在濮王邸的那個小院子里當十三團練夫人的時候。
而英廟當團練使時,生活條件怎么樣呢?
趙煦上上輩子,被身邊的經筵官們要求去讀《三朝寶訓》的時候。
就從三朝寶訓中,看到過一個故事。
英廟在藩時,某次上朝,曾因殿中侍者粗心大意,弄丟了一條價值三十萬錢的犀帶。
侍者謝罪,英廟卻并沒有怪罪他,反而安慰、勸勉。
這個故事,本意是要教導趙煦做一個寬厚仁愛之君。
卻也不小心,將仁廟在藩邸時的生活水平暴露了出來。
一條犀帶,就價值三十萬錢。
那,他全身上下的服飾加起來,至少價值千貫以上才對。
所以,指望兩宮這樣從小錦衣玉食,常年居住在深宮之中的女人,去理解和感受,老百姓的生活艱澀和困苦,那是做夢。
這一點,趙煦是有發言權的。
因為他的上上輩子,本質上也差不多。
好在,他在現代留學十年,替他徹底補足了這個短板。
在現代的那十年時光,雖然他大部分時間,其實都是在舒適的象牙塔內。
可終究,他的身份變成了一個普通人。
柴米油鹽醬醋茶,開始圍繞他,逼著他去接觸和面對。
于是,趁著兩宮還在迷糊,趙煦開始掌握主動權。
他感慨一聲,嘆道:“難怪皇考在時常常教導朕,五代之弊,根深蒂固,晚唐之禍,延續至今!”
“朕過去還不懂,如今,聽了相公之言,方知皇考圣訓,鞭辟入里!”
“陛下圣明。”韓絳和呂公著對視一眼,旋即深深俯首。
帷幕中的兩宮,卻是腦瓜子更加糊涂了。
役法、青苗法,怎么就變成晚唐五代之弊了?
什么情況?
于是,太皇太后問道:“官家,這役法、青苗法,怎就和晚唐五代有了干系?”
明明是王安石發明出來,禍國殃民的東西。
怎就和八竿子打不著的晚唐、五代有了聯系?
向太后卻是坐著,若有所思,想起了在閨中時父兄與她說過的那些國朝典故。
趙煦回身低頭,答道:“奏知太母,此事說來話長……”
“以孫臣從經筵上所知,以及平日里,自己在東閣看書所得而言……”
“大抵脈絡,卻得從唐德宗任用楊炎,改租庸調為兩稅法開始說起。”
說著趙煦便用著簡短的語言,對這位太皇太后科普了一下歷史。
自然是略過這過程里的血雨腥風,同時也省略了無數人的努力過程。
只是簡單的將兩稅法后,歷代為了搞錢,不斷對百姓層層加碼,敲骨吸髓的經歷介紹了一遍。
于是,最后的結果就是:萬稅、萬稅、萬萬稅。
包括現在的免役法,其實也是某種程度的加稅。
于是,中唐以后的百姓負擔,就在這一拉一扯間,憑空增加了好幾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