扯遠了。
回到現在的大宋社會,這是一個沒有世家門閥,也沒有宗族的社會。
這就意味著,普通百姓和官府之間沒有什么議價能力。
官府手中掌握著普通人的生殺大權。
而在這樣的情況下,一個在熙寧變法前的普通人若是忽然暴富了。
猜猜看,他會遭遇到什么?
答案是:衙前役。
所謂衙前,在過去分為兩種,一曰:長名,二曰:鄉戶。
前者就是所謂的胥吏,父死子繼的肥差。
后者則是讓人聞風喪膽,讓天下州郡富戶瑟瑟發抖的恐怖所在。
因為這玩意,可以很輕松的搞死一個在地方上富裕大戶,讓其傾家蕩產、家破人亡。
為什么?
因為鄉戶衙前,一般干的都是轉運物資或者輸送賦稅的差事。
一個衙前,帶著他的任務踏上道路的那一刻開始,就將淪為各方貪官污吏敲詐、盤剝的對象。
在熙寧變法前,汴京城就來過一個兩浙的衙前。
這位衙前,花了整整一年時間,歷經千辛萬苦,終于將他要送的東西,送到了指定的地方。
猜猜看,他這一路上,花了多少錢?
答案是一千貫。
再猜猜看,他要運送的東西價值多少?
兩匹絹,幾串銅錢,總價值不超過五貫。
在這樣的情況下,大宋天下州郡的富戶們,紛紛想方設法的降低之的戶等,以避免自己達標。
躺平者有之,自殘者有之,自殺者更是比比皆是。
當然,也有那強人,干脆一不做二不休,扯旗造反!
這就是歐陽修在給仁廟的奏疏中感慨:今盜賊一伙多過一伙,一伙強過一伙的源頭。
所以,差役法早就不得不改,也不改不行了。
帷幕中的太皇太后,沉默了許久,她也琢磨出些味道來了。
特別是趙煦點破了‘使怨歸于上,而利歸于下’后,她立刻想明白了,差役法最大的弊端在哪里?
在朝廷承擔了一切風險和責任。
但好處,卻全都落在了下面的胥吏、官員手中。
等于朝廷給這些發了一張空頭交子,任由他們在上面填數字。
這個時候,向太后趁機悄悄的對她道:“娘娘,新婦以為官家所述先帝之言甚有道理!”
“想那鄉中富戶,皆是地方頭面人物,奢遮人家,素來在鄉中有威望。”
“彼若落難,因此怨懟朝廷……”
“恐黃巢之輩,從中出啊……”
太皇太后一聽,徹底的對差役法死心了。
因為這正中她的死穴。
黃巢當年是個什么人?不過是私鹽販子而已。
但他就一腳將大唐給踹倒了。
現在的大宋,比之當年的大唐,可危險的多。
大唐時,至少四夷還沒有什么威脅。
現在呢?
大宋若是出了問題,恐怕北虜、西賊,都要起兵來寇了。
于是,她點點頭,道:“老身知道了。”</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