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這第二個錦囊上,依然很簡單——配合章惇,雇傭南下青壯,滲透交趾北方各州,并以甘蔗為利,誘降彼輩!
一開始,高遵惠是不信的。
因為,甘蔗能榨糖,這在大宋是只有東南明州、蘇州等地的蔗農才知道的事情。
空口白牙的,誰會信?
還誘降?
高遵惠當時感覺,他雇傭的那些青壯,大抵會要死在交趾了。
然而……
高遵惠怎么都想不到,章惇至于使出了封官許愿加冊封授爵,世襲罔替的絕招。
一招就打在交趾各州土官和豪族的命門上。
于是他雇傭的青壯,迅速滲透進去。
各地土官、豪族,一聽是大宋太皇太后親叔叔的使者來談合作的。
一個個原地化身哈巴狗,只知道汪汪汪汪汪。
再一聽是來談甘蔗種植的。
土官、豪族們雖然不知道甘蔗是什么?
但他們知道銅錢是什么?
一聽說種一畝甘蔗就可以賣一兩貫錢。
一個個眼珠子都要瞪出來了。
不是沒有人懷疑過,但,大宋的太皇太后的親叔叔都來求合作了。
不答應,也不像話啊!
土官、豪族們,紛紛應允,不過傻子都知道,他們未必會真的在自己的地盤,大規模種植甘蔗。
隨隨便便種個兩三百畝,意思意識就得了。
然后……然后……
隨著章惇一個個落實他的承諾。
一張張空名劄子,送出去。
一個個土官,搖身一變,成為大宋天子冊封的世襲飛騎尉、云騎尉、羽林校尉。
土官、豪族們發現,大宋的許諾是真的。
說給冊封就冊封,說授官就授官。
于是,這些家伙一邊敲鑼打鼓,將章惇授給的授官狀、封爵書以及官印,送到自家祠堂。
一邊開始真的組織起人手,在各自轄區,大量種植甘蔗。
少則千來畝,多的五千余畝。
從明州、蘇州等地,源源不斷運來的甘蔗扦苗,就這樣被種到了交趾各州。
為什么呢?
這既是因為,他高遵惠被呂嘉問慫恿著親自去了一趟北件。
并在哪里,見了很多土官。
大宋太皇太后的親叔叔這個頭銜,對那些連汴京城都沒有去過的地方土官來說,殺傷力委實有些大。
同時,也是因為章惇的許諾,落到了實處!
真的授官了、冊封了!
真的承認了他們了!
基于這個原因,土官們對大宋的信任度達到了一個臨界點。
大家都愿意試一試。
反正,就算最后種出來的甘蔗沒有人要,他們也虧不了太多。
無非是一點荒地,也無非是一些反正就在閑著的侗丁不值錢的勞動。
可要是大宋太皇太后的親叔叔,最后真的拿著銅錢來買甘蔗了。
那他們就賺大了。
一畝一兩貫銅錢?
一千畝豈不是一兩千貫了?
而在這個時候,從后方源源不斷運到前線的銅錢,點燃了這些土官們心中的火焰。
當他們親眼看到,從邕州源源不斷運到前線的,那一車車的銅錢,也親眼看到大宋的官員,拿著這些銅錢給禁軍、土官們發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