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人都震驚!
他們這輩子都沒有見過這樣的場面。
一箱箱銅錢,被人打開,箱子里滿滿都是孔方兄。
叮叮當當的銅錢,敲動的不僅僅是禁軍將士們的心。
也是土官們的心。
于是,就這樣,土官們再無猶豫,紛紛和他簽了契書,約定好了甘蔗收購價格。
當時,高遵惠整個人都傻了。
還能這樣操作?
我一個錢也沒有花,只是許諾收購,簽訂好契書。
土官們就愿意不要錢給我種甘蔗?
成本都是他們的,種出來的甘蔗卻是自己的。
最讓高遵惠難以把持的是——呂嘉問告訴他,官家打算將來讓整個江北諸州,都不種稻米了。
反正,他們的土地種稻米也種不出太多。
不如統統種甘蔗算了。
種甘蔗多劃算啊!
賺的可比種稻米多多了。
“那,他們吃什么?”
高遵惠至今依然記得,自己得知這個計劃時的反應。
然后,他就看到了呂嘉問像看傻子一樣看他。
“當然是吃米飯啊!”
“不種稻米,哪來的米飯?”
“交趾郡王會給的。”
“啊?”
于是,沒幾天高遵惠就得知了章惇給交趾人開出的和議條款。
歲貢稻米百萬石,另以市價出售一百萬石。
這個消息就像沖擊波一樣,讓高遵惠整個人都風中凌亂了。
然后他就又從呂嘉問那邊知道了,官家對交趾人歲貢的稻米的用途。
經過呂嘉問的調查——江北各州,稻米價格,每季都不同,但基本維持在大約三十錢一斗左右的水平。
這是因為交趾本來就缺錢,銅錢的價格比大宋還要高。
同樣因為缺錢,所以大部分交易都是以物易物的方式進行。
比如說一頭水牛換多少米,一塊布換多少鹽巴這樣。
所以,呂嘉問將在交趾人的稻米送來后,在右江經略安撫使司所轄的羈縻州之中,公布官家的推恩宣撫之策。
以諸土官明知大義,忠君愛國為理由,將所貢稻米,以市價的七成到一半,直接就地銷售。
一方面回收他們手里的銅錢。
另外一方面,讓他們失去種稻米的動力。
按照呂嘉問介紹的官家部署來看。
一旦,土官們種的甘蔗,賣上錢了,他們就會發現,種甘蔗的利潤是稻米的兩倍以上。
這樣一來,他們只需要種甘蔗,就可以獲得超過種植水稻兩倍以上的收益。
而甘蔗比水稻好伺候多了。
可以用更少的人,種更多的地,賺更多的錢。
如此,三五年后,諸州將不再種植水稻。
他們只要種好甘蔗,就可以直接拿錢,在右江經略安撫使司衙門的官倉買到便宜的稻米。
如此,一套組合拳打下來。
土官們的命脈,就完全系于大宋之手。
他們羈縻也好,圈地自萌也罷。
都將完全成為大宋的形狀。
而且,他們賺了錢,肯定得買大宋的商品。
富裕起來的土官,肯定得學學汴京的享受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