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面子,是可以打腫臉充胖子的。
“對了,有功大臣該如何封賞?”太皇太后坐直了身體,問著向太后:“太后有主意了嗎?”
向太后道:“新婦全憑娘娘拿主意。”
在這個事情上,向太后確實是無欲無求。
<divclass="contentadv">“官家呢?”太皇太后看向趙煦。
趙煦抬起頭,露出一個乖巧的笑容:“太母拿主意就好了。”
真正該給的、關鍵的賞賜,趙煦都已經批了。
有功的士兵,該賞的錢帛和官職,趙煦早就授給了章惇全權,由其便宜行事。
而中低級軍官的賞格、升遷,則是樞密院和吏部負責,該怎么賞就怎么賞。
一切都有制度、條貫和故事可循。
趙煦做的,就是催一催吏部和樞密院,讓他們干活快一點,多加點班。
效果很顯著。
在趙煦的直接干預下,吏部、樞密院的效率,前所未有的高。
報上來的有功者,在核對了一下報功人和軍法官的說法后,就直接秒批。
唯一需要趙煦決斷的,也就是燕辰和他率領的御龍直的賞格。
此事趙煦也早早的賞賜完畢。
燕辰落管勾廣西傷兵公事、茶馬公事,遷廣西兵馬鈐轄,武臣階從小使臣,直接跳入大使臣的內殿承制,為從七品武臣。
而燕辰今年才二十八歲。
一個二十八歲的從七品武臣,前途不可限量!
御龍直將士,則各以功勞轉遷,幾乎人人得官,雖然大部分都是不入流品的公據、甲頭、守闕軍將。
可這也是官呢!
而且財帛賞賜,非常豐厚,人均拿到了百貫以上。
隨軍南下的軍醫們,則由燕辰按照趙煦早早的讓制定下來的kpi考核制度,進行定級。
總的來說,就是按照治療傷兵的數量、傷勢、治愈率進行考核。
然后以東班諸司正副使,給這些人厘定官階,然后納入磨勘序列。
當然,能被定級的人是很少的。
大部分,都是拿些賞錢,然后錄為太醫局或御藥院的吏員。
不過這也相當于,拿到了一個事業編。
對那些在一年前,還只是一個白丁,屬于被統治階級的實習軍醫們來說,這也算是一種階級的跨越了。
不說人人都開心吧,最起碼大多數人都是滿意的。
所以,其實現在兩宮能做的,也就是對那些高級文武大臣的賞格升遷進行厘定。
兩宮沒有在意趙煦的這些小動作。
不過是些瑣事、小事罷了。
就算給她們來拿決斷,她們也懶得管,都是交給吏部、樞密院去做的。
卻不知,這些看似瑣碎、細小的事情,才是真正的關鍵所在。
如此一來,趙煦就把手完全伸進了御龍第一將。
中低級軍官、士兵的賞賜、升遷、轉官,全部都是他這個皇帝親自批示、干預的結果。
拔擢之恩,知遇之恩,自古素來最重。
換而言之這支部隊,以后腦門上就貼了趙煦的名字了。
兩宮或許知道,但她們一個不想管,一個巴不得趙煦早早掌權,最好快快長大,給她生上十七八個皇子、公主好讓她早早的當太母。
所以,趙煦做這些事情非但沒有阻力,反而無比順暢。
太皇太后看著向太后和趙煦,都無意和她爭奪封賞有功大臣、大將的權力,非常滿意。
于是便開始了自己的決斷。
“廣西轉運使苗時中,轉運糧草,組織青壯,輸送錢帛,從無怠慢,可遷一官。”
“太母英明……”
“娘娘英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