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右江都巡檢岑自亭與邕州知州蘇子元,皆有軍功,可命樞密院,按軍功特旨轉遷,該升任遙郡的,可以升任遙郡……”
“娘娘所言甚是。”
“太母所斷甚好。”
“思州田仕儒,奉王命轉戰千里,為大軍斥候,清掃戰場,有功,可授遙郡。”
這倒是沒有異議的。
田仕儒給大宋自帶干糧這么多年,確實可以給一個遙郡激勵激勵。
“廣西兵馬都總管、御龍第一將指揮使、東上閤門副使狄詠,率軍南征,拓土千里,并得交趾數州,陣斬交賊太尉、統兵官等數十人,斬俘十余萬,乃官家即位以來,軍功最顯赫之大將,自當美遷其官,以為褒揚!”
大宋對官二代、將二代,素來優待。
只要能打出來、做出來的,都是走火箭式升官的通道。
原因很簡單——這些人都經過了考驗,宮里面也熟悉,用起來也順手。
而狄詠毋庸置疑,是通過了趙官家們的考核的。
乃父狄青,能在仁廟朝的環境下,做到樞密使,就是明證。
太皇太后對狄家素來有好感,所以沒有多想就說道:“當命西府兩位執政,好生商議一下,看看依條貫,狄詠當遷幾官?是否夠封爵的條件了?又該給多少食邑?”
這是自然。
“至于章惇……”太皇太后躊躇片刻,好像還在猶豫。
趙煦卻抬起頭,問道:“太母怎忘了廣西走馬承受公事高愛卿?”
趙煦道:“高愛卿在廣西,可謂是勤勉于王事,奔走于四方,廣西各方都言:走馬承受高公事,身為皇親國戚,卻不吝千金之體,屈尊降貴,廣招交趾土官、豪族,懷柔于彼,宣朝廷之恩義,另彼等誠心來附,可謂是勞苦功高,理當恩賞!”
太皇太后笑的嘴都要歪了。
高遵惠在廣西,確實是給她長臉了。
至少下面的人,都說高遵惠這次是立了功勞的。
而且不止是下面的大臣說,那些交趾土官們也在謝恩表上,著重贊美了大宋國舅的高風亮節與寬厚胸懷。
讓太皇太后高興壞了。
今天早上,在后苑和太妃們說話的時候,就起碼提及了七八次高遵惠。
沒辦法!
高家出個人才不容易啊。
過去,高遵裕看著還行,結果利令智昏,丟盡了高家的顏面。
好在高遵惠這個伯父,沒有給她丟臉。
不過,太皇太后是要臉的。
她當即搖搖頭:“高遵惠,是皇親國戚,還是老身的伯父。”
“賞些金銀財帛就夠了,國家名爵就免了吧。”
“不然,又有人得嚼舌頭根了。”
她可沒有忘記,去年向宗回、高公紀去熙河的時候,那些文官的嘴臉。
特別是司馬光!
搞得好像,她這個太皇太后的親人,就只會敗壞國家,就只會禍國殃民。
正說著話,馮景卻悄悄的走到趙煦身旁,跪下來拜道:“大家,權知開封府蔡京,在內東門下遞了劄子乞見……”
趙煦嗯了一聲,對馮景道:“讓他先等著,且等我與太母說完高公事的封賞后再去見他。”
太皇太后一聽,心里面就像吃了蜜糖一樣甜滋滋的,直說:“還是官家會心疼老身的親人。”
哪里像先帝。
對高家人摳摳搜搜,高遵裕立了那么多功勞,卻連個正任節度使都舍不得。
錯非如此,高遵裕又怎會后來利令智昏,做出那樣的蠢事?
于是,便對趙煦道:“官家,國事為重,還是先去見見開封府吧。”
“萬一開封府有大事呢?”
“至于其他事情,是可以慢慢商量的。”
封賞這么大的事情,自然不可能宮里面一言而決,還要和都堂、六部大臣仔細商議。
宮中能做的,也就是拿出一個方向,定下一個范圍。</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