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有一點,蔡京是知道的——當今官家,愛憎分明!
而且,特別特別護犢子!
于是,蔡京展顏一笑,親自離開坐席,走到吳安持面前,溫柔的扶起了這位故宰相之子,這個他弟弟的連襟。
“吳公請起……”蔡京溫言細語的說道。
吳安持狐疑的看著蔡京。
這個福建來的福建子,是官場上出了名的變色龍。
所以,他有些拿不準,蔡京到底是什么態度?
蔡京卻是安慰起他來:“吳公也不必憂慮。”
他對著皇城方向拱手:“官家呢,其實對吳公還是很愛護的。”
“吾面圣時,官家就說過:吳公乃是故宰相、吳正憲公之子,而吳正憲公又是先帝元輔大臣,早欲見公矣……”
吳安持聽著蔡京的鬼話,雖然明知不可信,卻還是只能陪著笑,對著皇城方向拱手:“先臣微末之功,竟令官家惦記,臣感恩戴德,必為官家效死盡忠。”
蔡京卻嘆了口氣,對吳安持痛心疾首的說道:“吳公何其不智?!”
吳安持眨著一雙清澈的雙眼,看著蔡京。
蔡京搖搖頭,道:“吳公可知,當朝官家,天授神圣,體恤萬民,自即位以來,嘗以生民為要,于是以節儉而上!”
“每飯不過三菜而已,每日不過三餐罷了!”
“官家所衣,太后率宮女,于宮中養蠶、抽絲、編織而成。”
“官家所服,四季也不過是太后、太皇太后、皇太妃所制。”
“其愛民如此,節儉如此,朝野共知,天下共聞。”
這是事實!
而且是從即位開始,堅持至今的表現。
看的朝野大臣是目瞪口呆。
堂堂天子,天下之主。
所食每日三餐,每餐最多三菜兩湯而已。
只有在陪同太后、太皇太后用膳時,才會多加幾道菜。
其身上穿的常服,四季都是太后、皇太妃親手所織。
只有上朝時,才穿內侍省所獻的公服。
而他今年官方的說法,也才十一歲罷了。
十一歲的少年官家,以身作則,節儉好學,仁圣寬厚。
對朝中大臣的人心激勵和振奮效果自不用說。
這也是,無論新黨還是舊黨,現在都肯在朝中和衷共濟,捏著鼻子一起辦事的原因所在。
錯非這位官家,以身作則,以圣人之道,要求自身,同時向朝野大臣表現出了他的能力和手腕。
新黨、舊黨,早在朝中打起來了。
旁的不說,單單是司馬光,恐怕早就撂挑子跑回洛陽了。
那里會像現在這樣,留在朝中,委屈求取的和新黨那些大臣同朝為臣?
司馬牛,可不是那么好勸服的。
能讓司馬牛都留在朝中。
司馬光都能留下來,其他舊黨大臣,哪里還敢跑?誰還敢撂挑子?
吳安持聽著,低著頭,他有些搞不清楚,蔡京到底想和他說什么?
因為他根本就不相信,蔡京說的那些話。
開玩笑!
堂堂天子,天下之主,還是少年即位,幼沖在朝的君王。
會一日三餐,每餐三菜?
會所服節儉,所用儉樸?
騙誰呢?
大宋是個什么情況?吳安持心里面明明白白。
士大夫們雖然滿口仁義道德,表面上個個心懷天下,實則一個個私下男盜女娼,幾乎人人以權謀私。
親戚朋友故舊門生,不問政績,皆從堂除。
家家戶戶的子弟們,那個不是窮奢極欲,揮金如土?
衙門里的公使錢,就和他們家里的零花錢一樣,被衙內拿著到處開銷。
現在,蔡京跑來告訴他,深宮長大的小皇帝,不過十來歲,就躬以節儉,用以儉樸?
對此,吳安持只有一個評價:呵呵!
不過,這一點也不妨礙吳安持開始拍馬。
“真是圣天子臨朝,古所未有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