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他現在一時還沒有想到,但蔡京知道,他一定會找到那個答案的。
他必須找到那個答案。
那個官家想要的答案。
因為只有這樣,他蔡京才能繼續留在汴京,繼續當他的權知開封府,繼續有在君前露臉、效命的機會。
石得一點點頭,表示自己知道了。
然后,他就問道:“大理寺那邊……”
蔡京瞇起眼睛來,陰陽怪氣的說道:“大理寺卿乃是能臣干吏……”
大理寺已經坑了他兩次了。
第一次,僧錄司的事情,就讓他灰頭土臉,差點被貶出京。
如今這是第二次。
這一次,比上次更狠。
上次僧錄司的案子,就算窮追到底,他蔡京也不過是待罪請郡,可能過幾年還有東山再起的機會和可能。
但這一次,他們卻是直接沖著,讓他蔡京仕途盡毀而來。
蔡京脾氣再好,胸懷再寬,也是咽不下這口氣的。
何況,他本來就不是什么大度君子。
自然是找著機會,就給大理寺穿小鞋。
石得一笑了笑,只說道:“王孝先,今日已經入宮請罪了,兩宮慈圣,已著其在家待罪反省。”
“如今,傅中司奉太皇太后旨意,暫署大理寺。”
這是今天早上,在慶壽宮發生的事情。
大理寺卿王孝先,跪伏于兩宮之前請罪。
最后,兩宮商議之后,暫時給了王孝先這個處理意見。
令其在家待罪、反省,等待中司審查、都堂調查結論。
但基本上,明眼人都知道,王孝先這次肯定是過關了。
了不起,最多罷任大理寺卿,外任地方州郡。
除此之外,不會有任何責罰。
連罰銅恐怕都不會有!
蔡京聽完,眼神一黯,不由得在心中感慨了一句:“王孝先這個家伙,名字取得太好了!”
孝先、孝先……光聽這個名字,宮里面的兩宮就很歡喜。
不僅僅因為孝先的寓意很好。
無論太皇太后還是向太后,都愿意留著他,哪怕只是討個好彩頭。
還因為,大宋歷史上,還有個叫王孝先的宰相。
不過,那一位是表字孝先——既真廟時的托孤顧命宰相,大宋第一位連中三元的神童,協助章獻明肅,驅逐包括丁謂在內的奸臣的大功臣——沂國公王曾。
而現在又是一個少主在朝的時期。
于是,王孝先僅僅是靠著他的名字里的彩頭,只要不犯原則性錯誤,他就可以舒舒服服的當他的官。
無論是上次僧錄司的案子,還是這一次大理寺又捅出來簍子。
他都是不損分毫。
蔡京心里面,羨慕得不行,卻也沒有辦法。
誰叫人家爹取的名字取的好?
而且,剛好碰上了現在這個特殊時期。
宮里面想要一個吉祥物,想討個好彩頭。
他剛好符合要求。
心里面的這些念頭轉動了一下,蔡京忽然警醒。
“石得一為何要與我說這些事情?”
蔡京是個聰明人。
他幾乎是立刻就意識到了,這不是石得一會和他說的話。
只能是宮中的官家,在借這個大貂鐺的嘴巴,將這個信息告訴他。
那么……
“官家緣何要讓石得一將此事告訴我?”
這個事情,講道理,石得一不說,等到下午左右他也會知道。
所以,官家在暗示什么?
蔡京的大腦,開始高速運轉起來。
大理寺卿王孝先待罪在家……
他肯定不能再署理大理寺的日常事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