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惇端坐在早早搭起來的臺子上,看著邕江內的龍舟,競相向前,浪花奔涌中,數以萬計的觀賽者,吶喊、助威之聲,不絕于耳。
這讓章惇看著,有些懷念起汴京來了。
“往年這個時候,金明池內,大宋禁軍也會舉行龍舟競賽。”
“天子甚至會親臨金明池,與民同樂。”
“往往這個時候,金明池內觀者數以十萬……”章惇感慨著,不由得唏噓起來。
如今官家還在守孝期間。
金明池的龍舟競賽,肯定是沒戲。
今年的中元節、中秋節慶典,也不會舉辦的,元宵燈會更是想也不用想。
這些堪稱是天下第一的盛會,還得等兩年。
等天子孝期結束,才能真正的操辦起來。
章惇正感慨著,高遵惠已經拿著一杯菖蒲酒,醉醺醺的來到了章惇面前。
這位太皇太后的叔叔,如今可謂是春風得意馬蹄疾。
從汴京來的消息,這位國親注定要高升。
高遵惠本是正八品的文臣朝官,寄祿官在南下前,為奉議郎。
南下時,以特旨換武資,國朝之制,以文資換武資,可升一級任用。
于是,高遵惠搖身一變,成為從七品的武臣,特旨授為左藏庫使,以左藏庫使而為廣西走馬承受公事。
對外戚來說,這屬于是過渡。
這次南下,即使他寸功未立,回朝后也可以安然直升皇城使。
而他現在,立功了!
江北各州土司、廣西經略使司上下,都上報朝廷——廣西走馬承受公事高遵惠,用義懷遠,謀略遠方,優撫百姓。
功勞自然不是一點。
于是,朝堂欣然接受。
所以,根據汴京的消息,高遵惠回京后論功,遙郡肯定是跑不了,就看武臣階定在橫行官的哪一階了。
搞不好,過幾年,這位國親就將拜正任。
這就是外戚。
只要稍微立一點功,勉強可以堵住別人的嘴,升官就和喝水一樣輕松,外人自是羨慕不來的。
更讓人眼紅的,還是這位國親,在交趾做了好大買賣。
到現在,都一直還有從明州那邊來的商賈甚至是官兵押送著明州的甘蔗苗千里迢迢而來。
聽說,是官家出了內帑,給明州、蘇州那邊撥了錢,購買甘蔗苗。
而明州知州陳睦那個家伙,從來都是以跪舔天子出名的大臣。
別說官家肯給錢了。
就算是一毛不拔,陳睦那個家伙,也會拿著衙門公使錢,從民間大肆購買甘蔗苗,送來這邊。
于是,交州北方各州的甘蔗田種植面積,一直在擴大。
章惇聽說,現在都快十幾萬畝了。
委實有點夸張!
要是真被這個國親在交州把甘蔗給種成功了。
將來,這高家的富貴,不可想象!
但真正讓章惇詫異的,還是這位國親會做人。
以章惇所知,就這些日子來,高遵惠身邊聚集了大量的人。
有地方土官,有地方豪族,還有從汴京來的人。
曹家、劉家、向家、王家,好像都派了些下人過來幫忙。
聽說是,高遵惠和他們在按照斗紐的辦法,大家一起種甘蔗,一起開蔗糖作坊,等出了糖,大家再一起打通銷往汴京、揚州、杭州、蘇州、江寧、河陽、洛陽等地的通道,有錢一起賺!
不止如此。
這位國親,還把斗紐的干股,送到了廣西地方的有司手中。
苗時中、岑自亭、呂嘉問、關杞,人人見者有份。
就連他章惇這邊,也送了大約百五的干股。
只是被章惇婉拒了。
但高遵惠回頭就和沒事人一樣,也不惱怒,依舊和他說說笑笑。
只能說,這大宋外戚,天生就是這樣。
高家更是無愧百年勛臣家族的底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