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吐蕃人和黨項人,會坐視熙河方面這么吸血嗎?
不可能的!
現在,吐蕃人跑來汴京告狀,很可能就是他們內部的主和派在做最后的嘗試。
一旦,汴京這邊答復不合他們的心意。
趙煦感覺,戰爭很可能就要提前了。
因為,今年的旱災,還在繼續,甚至有擴大的可能。
旱情正在從淮南路,向北方蔓延,京西那邊也出現了旱情。
在全球性的小冰期氣候影響下,位于降水線內的中原都在干旱。
青唐河湟靈夏河西呢?
恐怕災情只會更嚴重。
而旱災之下,活不下的人,會越來越多。
為了活命,逃亡大宋的吐蕃人、黨項人、羌人也肯定會越來越多。
這些人逃亡大宋境內,是很方便的。
熙河那邊沒有長城,那邊也沒有什么邊境概念。
尤其是游牧民族,隨著季節變化,逐水草而居。
特別是那些小部落,真的是隨意往來。
黨項那邊可能還好點,管的嚴一些。
青唐吐蕃那個松散的政權,就別想管住下面的那些小部落了。
人家活不下去,潤到大宋這邊逃難,不費吹灰之力。
過去的話,熙河可能會嫌棄這些人。
河湟的窮鬼,跑大宋要飯來了!
滾!
現在嘛……
恐怕是歡迎都來不及。
這來的哪里是什么要飯的?
分明是財神爺的童子。
所以啊,戰爭已經迫在眉睫。
而且,這還是一場雙向奔赴的戰爭。
趙煦從向宗回、高公紀的密報,以及趙卨、王文郁、李浩等人的奏報文字里,能看到這些家伙潛藏的躍躍欲試。
他們是故意的。
他們在挑釁!
他們巴不得打起來!
這是趙煦上上輩子的經驗——大臣們是敢打還是不敢打,是可以從文字里看出來的。
而吐蕃人、黨項人,就算是沒有這些事情。
在旱災的脅迫下,也會做出同樣出兵南下的選擇的。
上上輩子,大宋這邊退讓了那么多,司馬光甚至割地來祈求和平,可最后戰爭還是爆發了。
何況如今,大宋這邊強硬的很,熙河方面甚至還在主動的挑釁、激化矛盾。
雙向奔赴之下,趙煦知道,戰爭一定會提前爆發。
所以前些天他才起意安排種建中、種師中兄弟去熙河,先占個坑,刷一波經驗。
向太后那里知道這些彎彎繞?
她一聽趙煦的話,心里面就美滋滋的。
對向宗回的恭謹、小心、為國著想、深明大義等表現非常滿意。
在她看來,向家只有這樣,才能長久富貴,才是福澤子孫,懋衍家族的正確選擇。
于是笑著道:“向宗回雖不太成器,可終究還是知道公忠體國,知道要和六哥說地方情弊的……這才是外戚該有的樣子!”
趙煦聽著就開心的笑起來:“母后,國舅是兒的親舅!自然會幫著兒臣的!”
向太后微笑著點頭:“這是自然!”
“向家人,自會向著六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