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各地的私鹽販子,現在也參與了進來。
那些消息靈通的大鹽商們,現在都跑來明州,薅起朝廷的羊毛來了。
最初,他們只是單純的來買魚干,用賑災魚干的名義,掛羊頭賣狗肉去賣私鹽。
可到了明州后,他們發現明州的海鹽價格,非常便宜。
于是紛紛大手筆的采買。
所以,如今的明州,不止是魚干行銷各地。
明州海鹽,也趁機滲透到了浙江、淮南各州。
甚至打入了揚州、江寧等地的市場。
明州會館,據說都已經在揚州開起來了。
這是明州商賈的黃金時光。
自古以來,明州商賈還未有像今天這般風光的。
當然,這也難免會引起別的地方的嫉恨。
道路上難免有沖突。
但這些都是小節。
作為明州人,文士對現在的局面,非常滿意,對汴京的官家更是無比孺慕——什么是圣天子?這就是啊!
宋武聽著,瞪大了眼睛,有些不可思議。
什么時候,趙官家這么大方了?
居然肯為了受災的百姓,而減免稅收?
等等……
魚干賑災?
魚干賑哪門子的災?
賑災不應該運糧嗎?
難道,汴京的官家,在‘何不食肉糜’?
但宋武那里知道,現在在淮南當地救災的主力,不是汴京的那幫禁軍大爺,就是從登萊等地南下的‘英雄好漢’們。
無論是禁軍的大爺,還是‘好漢們’。
都不是那種會委屈了自己的人。
每天吃食,都要吃好喝好。
現在,淮南各地的救災現場,哪天不是炊煙裊裊,各種海魚干蒸肉、煮湯?
這些人加上宋用臣在淮南本地,招募的青壯民夫和征調的當地禁軍、廂軍,加起來十幾萬人。
這些人每天人吃馬嚼的,消耗掉的都是天文數字的魚干、海貨。
于是,盡管宋用臣實實在在的把工錢和賞賜都兌現了。
但,在這些人大手大腳的開銷下,他回頭一算賬,發現朝廷批給他的賑災款,兩個月下來,居然還剩下了三十多萬貫!
因為,在那些禁軍大爺還有英雄好漢們的帶動下。
淮南本地的青壯民夫還有禁軍、廂軍,很快也沾染上了大爺和好漢們的習慣。
每天做完工,非得吃好喝好。
完了,晚上還得去附近的瓦子勾欄里瀟灑一番。
聽聽小曲,看看相撲,小賭一把,甚至找個小娘子,溫柔鄉里走一遭……
這些人很快就發現,他們的工錢不夠用了。
于是,英雄好漢們把自己淘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都給填了進去。
禁軍大爺們,則將他們過去在汴京城了給人修院子、鑿井子賺到的錢,也都差不多填在了工地上。
某位神衛軍的指揮,甚至在某州的工地瓦子上,一口氣消費數千貫,硬生生的靠著鈔能力,捧起了一位才女名妓!
在這樣的氣氛下,淮南當地的青壯民夫與禁軍、廂軍很快就學壞了。
除了少數意志堅定的人外,大部分人,都是在卯吃寅糧。
甚至已經出現了欠了一屁股債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