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的循環,已經開始了。
所以,魚干、海貨,現在在淮南,還真是賑災的必需品。
因為,救災的主力,需要這些廉價的吃食,來維持體力,來保證士氣。
所以,朝廷派去調查的御史,回頭就報告了都堂——魚干免稅,誠乃善政。
因為魚干一石,抵得上數石稻麥。
而其價格,也只堪堪比數石稻麥稍貴——淮南承平時,斗米百錢,如今遇災,米麥價格飆漲,民間斗米已數百錢。
而從明州、登州運過去的魚干、海貨。
重鹽且營養高,數量多,價格便宜。
一斤標準的上好魚干,在免稅后,也就七十錢而已。
雖然宋用臣過一手,要賺上一筆——提舉都大淮南修河官署出售的魚干要百錢一斤。
可依舊是供不應求。
宋武不知道這些,自是難免疑慮。
不過,很快的,宋武就發現了,那些靠岸的漁船上,抬出來的魚獲有些多。
不!
應該是夸張的多!
而且,幾乎所有漁船的船艙里,都在抬出一框框的魚獲。
而且,他也很快發現了,這些漁民捕獲的,似乎都是同一種魚。
作為一個在海上討生活的海賊。
宋武自是認得那種魚。
那是石首魚!
在明州外海的一種極為常見的魚類。
他的寨子里,也常常會捕獲這種魚。
但問題是……
統一且大量大規模的捕獲這么多石首魚……
怎么做到的?
于是,他忍不住問道:“先生,怎昌國這里捕的都是石首魚?”
文士笑了笑,答道:“不瞞頭領,此乃陳明府奉旨意,授予我明州百姓的一門皇家秘法。”
“頭領應該知道,這石首魚,也叫王魚、黃魚……所以,它們也是受王氣驅使的……”
“而陳明府奉旨意,授我明州漁民秘法,乃在海上密布漁船,結成大陣,將那魚群驅趕到一起……”
“然后,漁民以竹竿放入水中,敲擊竹竿,只消片刻,所有石首魚便盡皆昏厥,落入網中……常常一網就是數千條,甚至近萬條……”
“真乃神乎其技,天家之威也!”文士激動的說道:“明州漁民,皆因此感恩戴德,酬謝天恩呢!”
事實上,現在明州的漁民,在將魚群驅趕到一起后,將竹竿放入海中,會一邊敲擊,一邊面朝汴京方向,口呼萬歲。
然后,他們就看到了,海面上一群又一群銀色的大魚,接二連三的漂浮起來。
于是,他們跪在船上,又哭又笑,對著汴京方向,又拜又叫。
捕魚,從未像他們現在這么簡單。
同樣的事情,發生在登州近海。
石首魚魚群,每年春夏的洄游,讓漁民們喜極而泣。
這才是現在魚干廉價的原因。
石首魚,在現代叫大黃魚。
在如今這個時代,在山東、江浙近海的數量,以百萬噸計算。
明州和登州,剛剛萌芽的原始近海捕撈,對這種以百萬噸為規模的魚群,根本造不成任何傷害。
甚至連防御都沒有破。
但,在宋武眼中,當他看到,漁民們從上百艘漁船里,搬出了數千筐的魚獲。
這些碩大肥美的魚獲,密密麻麻堆磊在碼頭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