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宮一看崔氏的打扮和模樣,就對趙煦的話信了八九分了。
當即便道:“免禮!”
“來人,給永嘉郡君賜座!”太皇太后吩咐著。
粱惟簡立刻就要去辦,卻被向太后叫住:“且將永嘉郡君與文夫人請到殿前來坐。”
“另外,命人立刻去制作永嘉郡君與文夫人入宮的信物!”
太皇太后點點頭:“去辦吧!”
對她來說,崔氏和文氏,可能是她今天晚上收到的最好的賀禮了。
這就是兩個人形祥瑞。
為什么?
去年官家即位后,地方有司,就瘋狂的開始上報朝廷——俺們這里出孝子啦!
樹立起了好幾個孝子的典范。
同時還拼命的向朝廷推薦神童——俺們這里的某某某,才十來歲就已經會寫詩,能通讀經義了。
這股風潮,直到官家的聰俊,傳遍天下,以幼沖之年,通讀春秋、尚書,然后開始參與政事,才慢慢結束。
皇帝都這么牛了。
就不需要再立典型了。
因為朝廷上的皇帝就是典型。
而對兩宮而言,撫養、教育孤兒平安長大的寡嫂、賢惠的妻子。
也是同樣的道理。
尤其是今天,在太皇太后的壽宴上,出現了兩個活著的典范。
這說明了什么?
說明兩宮,特別是太皇太后有德啊!
不然,為什么早不出來,晚不出來,偏偏是現在冒出來?
在崔氏和文氏的插曲過后。
正常的拜賀流程繼續。
一個時辰后,到了晚上的戌時(九點),命婦們的拜賀流程才終于全部結束。
后苑大燕,也正是開始。
趙煦等到,眾人吃的差不多了。
便站起身來,對著太皇太后拜道:“今日,乃是太母圣節,也是太母與母后,保佑擁護孫臣的第五百一十九天(趙煦是元豐八年三月初五即位,今天是七月二十三,元祐元年有個閏二月),孫臣感念太母、母后慈愛、擁護之恩,于是命專一制造軍器局沈括,悉心造一紡車,命曰:太母車,以獻太母,以表孫臣孝心,以謝太母恩情于萬一。”
“孫臣乞請太母親覽‘太母車’,并以此物,賜今日來賀命婦,好使天下人皆知,太母乃有史以來,最為賢德、慈圣之太母!“
“同時,也叫命婦們,將這太母車,傳與四方,叫天下人皆知,孫臣對太母的孝心,也叫四方皆知,我朝太母,慈圣仁厚,實乃千古第一太母。”
現代留學十年,趙煦說話的藝術算是歷練出來了。
特別是他認真學習了,雍正的說話方式,于是當他在慶寧宮醒來,他就已經徹底甩掉了皇帝的架子了。
他雖然不至于和雍正一樣,在給大臣的批示里肉麻的表示:朕對卿的愛,實在是無以言表…
卿是國家的祥瑞,是朕的左膀右臂。
朕太愛卿了,以至于不知道該如何褒揚于卿。
但也總是在給大臣們的批語里,關心他們的身體,問候他們的家人。
宰執和待制以及三衙的遙郡以上武臣,每逢生辰,都有禮物,甚至賜給御筆勉勵。
反正好話又不要錢,賞賜什么的,其實支出也不大,對吧!
而太皇太后,還是第一次,直面趙煦的肉麻攻勢。
頓時就潰不成軍,當時就喜極而泣,起身扶起趙煦:“好孩子!老身的好孫兒!”
“真真是佛祖保佑,賜給老身這樣一個孝順的孫兒。”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