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和惠印年紀差不多大的僧人,慌慌張張的跑上來。
「大事不好了!主持!」
這僧人一路來到金總持面前,看了一眼惠印,就說道:「剛剛開封府查封了覺照寺!」
這下子,金總持再也坐不住了,立刻就站起身來,問道:「為何?」
「聽說是有人狀告覺照寺,未能按照約定,妥善照顧其祖墳,致使其祖墳被盜…開封府于是下了命令,以‘保明行止"的條貫,查封寺產,收押僧人。」
金總持聽得頭皮發麻,連忙道:「快為我準備馬匹。」
「我要親自去開封府,面見府尊。」
查封寺產、收押僧人?
這是前所未有的事情。
若放任不管,不加以阻止,新的法難就在眼前!
覺照寺。
在汴京新城之外的東水門。
東水門,是汴京城最重要,也最繁榮的城門之一。
這是因為,這不僅僅是一道城門,同時還是汴河入京的水門,更是一個要塞。
其由水門以及兩個供行人、車馬出入的門洞組成。
水門上由所謂的‘干戈板"組成,這一種用鐵葉片釘裹木板而成的機械裝置。
由城墻上的轱轆車,作為牽引動力。
平時,升起干戈板,放行入京船只。
遇到險情、沖突或者其他情況,則放下干戈板,截斷漕船入城的通路。
過去,這里是汴京城最重要的稅卡。
每天在這里排隊入城的漕船,最多可以達到百余艘,延綿汴河十余里。
但現在,隨著汴京城取消入城稅。
漕船、商船入京,不再需要在水門被官吏盤查、勒索、敲詐。
它們只要入城后,在堆垛場交一次住稅就可以了。
這極大的了便利了汴京的商業發展,使得城中城外的商品交易,越發繁榮。
而在水門之外的汴河南岸,高高的堤壩下,大宋在這里建設著兩個依靠著城墻,延伸而出的拐子城。
每個拐子城都與城墻相通。
其中駐守著兩個指揮的禁軍,作為守衛東水門的力量。
覺照寺就在左拐子城附近的汴河南岸。
當金總持火急火燎的,帶著幾個僧人,趕到覺照寺的時候。
他就發現這里,已經擠滿了圍觀的路人。
無數人都在指指點點,議論紛紛。
而在覺照寺的寺門,開封府的軍士,正在驅趕著一群僧人,哭哭啼啼的從里面走出來。
幾個披麻戴孝的男男女女,則捧著香,跪在覺照寺的大門前,哭天搶地。
為首的一個老人,更是高高舉著一塊神主牌,在那里一邊掉眼淚,一邊哭喊著:「曾祖老大人啊,子孫不肖啊!」
「我們該死啊!」
金總持一看,臉色立刻耷了下來。
他雖然是從中天竺那邊來的僧人,但從元豐元年入宋之后,一直在積極學習、融入大宋的社會。
所以他很清楚大宋最講孝道。
就連皇家,也以敬天法祖為號。
現在,別人家的祖墳,被人盜了。
所以,其子孫來追責、喊冤、告狀合情合理。
更麻煩的是——
被盜的人,地位很高!
金總持在來的路上,就已經知道了——大宋開國時的翰林學士,給太祖皇帝寫過受禪禪文的士大夫!
這就是捅馬蜂窩了。
金總持來不及多想,趕緊下了馬,在其他僧人簇擁下,舉起先帝御賜給他的禪杖,宣了一聲佛號:「阿彌陀佛!」
圍觀的路人一看他身上穿著紫袍,手里拿著鎏金的禪杖,以及他那明顯不是中原樣貌的臉,就自動自覺的給他讓開了一條道路。
外來的和尚,好念經!
在大宋亦然。
尤其是有著明顯番僧模樣的僧人,無論到哪里都會受禮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