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阿里骨來說,這事情,真沒什么大不了的。
他的青唐城,遠離著南朝的兵鋒,也遠離著黨項人的威脅。
要不是他的上位史太黑暗,且沒有唃廝啰的血脈。
他完全可以在這青唐城高枕無憂,坐看中原和黨項爭斗。
然后就可以坐地起價,學他的養父董氈,兩邊拿好處。
那邊給的價錢高,就幫那邊。
喬氏卻還是憂心忡忡,但看著阿里骨自信滿滿的模樣,還是低下頭去,決定相信這個男人,她的養子和如今的丈夫。
興慶府。
從南蠻提前回國的副使田懷榮,在兩個衛兵的帶領下,進入了太后的寢宮。
“臣恭祝太后、兀卒萬福無恙。”
“田卿回來了。”珠簾后的年輕太后,柔聲說道:“坐吧。”
田懷榮小心翼翼的坐下來。
“南蠻怎么說?”太后在珠簾后問道。
“南蠻,只應允了可在邊境新增三個榷市的請求。”田懷榮低下頭去,小聲的回答。
年輕的梁太后的臉色,頓時變了。
三個榷場,夠做什么?
去年和今年的大旱,已經讓大白高國的農業生產,受到重創!
加上仁多家的叛亂,導致了大量牧奴、農奴逃散、死亡。
就連興慶府,如今也出現饑荒。
而南蠻,卻只答應新增三個榷市?!
這是逼著大白高國開戰啊!
梁太后吁出一口氣勉強按捺住內心的憤怒,問道:“那南蠻可答允了,遣還我國逃人的要求?”
田懷榮搖頭:“臣在汴京,遇到的每一個南朝官員,都說:百姓因慕王化歸義中國,何錯之有?況圣朝乃禮儀之邦,仁義之國,豈有驅趕歸義之人的事情?”
“他們還說:西夏王當修德布仁,以寬厚愛民為本。”
“若百姓安居樂業,國中太平,又豈有人民逃亡?”
梁太后聽著,緊緊握住了拳頭。
其實,她是現在西夏國內的對宋主和派。
她的長兄梁乙甫則是主戰派。
倒不是她有多么愛好和平——實際上,這位年輕的太后,就是在軍中成長起來的。
她還懂兵法,知戰事呢。
她之所以主和,僅僅是因為她的兒子太小了。
她不想給梁乙甫太多立功、樹威的機會。
是的,梁乙甫是她的親哥哥。
兄妹關系還很不錯。
可是,她也不是沒有看過史書。
哥哥終究只是哥哥,不可能和她一條心。
一旦梁乙甫立下軍功,贏得威望。
而兀卒年紀又這么小。
這興慶府中,哪里還有她們母子的容身之地?
即使梁乙甫篡國后,不會殺她。
可一個前朝的太后,哪里還有什么權力?
可現在,南朝的答復,卻讓她再難按捺了。
欺人太甚了啊!
南朝是真不怕,大白高國的鐵騎,踏入其邊城自取財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