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讓大運河水位下降,漕船入京的數量大減。
為了穩定糧價,戶部和開封府,不惜代價,從河南府、大名府還有京東路調糧入京。
而戶部這樣不惜代價的調糧入京,代價自然是巨大的。
光是在雇人上,就至少花費了數十萬貫。
這也是呂公著,會默默支持大理寺、祠部、開封府對汴京寺廟做的那些事情的原因。
國家太窮了!
這個家太難當了!
可是…
呂公著深深吸了一口氣,呢喃著道:“萬一,熙河真的發生了戰事…怎么辦呢?”
從封樁庫拿錢?
太皇太后倒是好說,皇太后就不好說話了!
呂公著早看出來了,那位當今官家的嫡母,對封樁庫的每一個銅板,都看的很死。
今年淮南大旱,都堂想從封樁庫拿錢出來,嘴巴都說干了,好說歹說,才讓這位慈圣娘娘點頭,取出了一百萬貫。
就這,還是官家說了話的緣故。
不然,她是會死死攥著封樁庫,一個銅板也不肯往外掏的。
別問,問就是——熙寧三十二庫、元豐二十庫,皆先帝所遺官家之產也。官家親政之前,吾不敢使其空一庫。不然,將來無顏見先帝于永裕陵!
所以,一旦有事,向太后肯答應從封樁庫里拿個幾百萬貫出來應急就已經了不起了。
就這,估計還得勸上好一段時間。
所以啊…
“得想辦法籌錢才行!”呂公著說著。
他是反戰,也不愿意開戰。
但是,一旦開戰,前方軍需、賞賜的籌集,就是他這個右相的職責所在。
就像他當年出任樞密使盡管他極力反對先帝的五路伐夏戰略。
但反對歸反對,大軍出發后,他控制的樞密院,沒有短過前線一個銅板,也沒有少送過一副甲胄到陜西。
可謂殫精竭慮,費勁心思。
而且,前線傳來戰敗的消息,他也沒有說什么。
依然是默默的做事,幫著收尾。
直到一切都已經做完他才寫請郡奏疏。
這就是呂公著。
嘉佑四友,無論外界怎么評價他們。
但私德和公德上,他們都是無可挑剔的。
如今,考驗再次來臨。
呂公著自然也不會,因為自己的好惡,而影響到軍國。
何況,他受先帝托孤,又蒙當今信重不疑。
于是,呂公著站起身來,慢悠悠的踱著步子,來到了他的學生李常的令廳前。
自從李常拜任執政后,呂公著就沒有來過他的令廳。
甚至再沒有去過他家。
這是他第一次來到李常的令廳前。
“公擇可方便說話?”呂公著看向在令廳中,正在伏案辦公的李常。
李常抬起頭,看到自己的老師,立刻站起身來,整理了一下衣冠,然后拱手執禮:“恩相來了?”
“快快請進。”說著就走上前來,再拜以弟子禮敬之。
“公擇可有空?”呂公著問著。
李常立刻道:“自是有空,未知恩相有何指教?”
說著,他就攙扶著呂公著,走進他的令廳。
“老夫此來,是想和公擇談一談,前些時日公擇與老夫說過的那個事情。”
李常聽著,驚喜的抬起頭來:“恩相有想法了?”
“且先談一談。”呂公著說道。
李常頓時無比激動。
他自拜任執政后,其實一開始,他是想躺平的,混混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