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熙河路所需軍需輜重,當列為最優先之事!”
“請諸位髃臣,商議出一個穩妥之法,以確保熙河軍資供給。”
這還是文臣們的專業領域。
特別是韓絳、呂公著,都是這方面的專家。
他們兩個,一個主持過橫山攻略,一個主持過五路伐夏的物資轉運,在這個事情上有著豐富經驗。
其他人,也都有過路一級的實際履歷。
雖然不像韓絳、呂公著,有著組織供應數十萬大軍的經驗。
但也都知道,物資轉運的種種注意事項,提出來的觀點和建議,無不切中關鍵。
趙煦聽著,就命人記錄下來,然后當殿拍板抄送西府,并當殿拍板,效仁廟故事,從即日起,東府、西府在都堂合議,并由左相韓絳、右相呂公著,統帥東西兩府、三衙諸事。
這實際上,就是一個戰時內閣了。
此外,還根據呂公著的建議,決定拜執政李常為都大提舉三門白波發運使,全權負責向陜西轉運糧草軍械之事。
同時,根據韓絳建議,下詔以知永興軍鄧綰,兼任陜西轉運副使,以加強陜西的物資轉運效率——鄧綰這個人,名聲雖然不好,但能力是真的強!
其從去年履任永興軍以來,完美的完成了都堂多項任務,甚至可以被評選為‘元祐新政執行落實標兵’。
沒辦法,官迷就是這樣的。
為了進步,他們能爆發出無法想象的能量。
當然了,這些事情,說到最后,還是離不開一個東西——錢!
沒有錢所有的一切都是空中閣樓。
而戶部兜里的錢,早就已經花的干干凈凈。
今年的秋稅,又還沒有征收。
就算收上來了,七扣八扣之后,也剩不下多少了。
根本是不可能支應戰爭的。
“陛下,臣斗膽…今左藏錢帛無幾…請陛下發封樁庫內帑,以濟軍國之用。”在呂公著的暗示下,他的學生李常戰戰兢兢的持芴請求。
帷幕中頓時陷入了死一般的沉寂。
呂公著的心頓時提到了嗓子眼。
所有人都抬頭,盯著那帷幕內的身影。
良久,那天籟般的聲音,在帷幕中出現:“可!”
“著戶部侍郎章衡,做好預算,再呈朕前!”
群臣頓時欣喜若狂——眾所周知,趙官家們都是鐵公雞。
進了他們兜里的錢,想再出去,就沒有那么容易。
譬如當初,太祖留下的封樁庫,最后變成了玉清昭應宮的宮闕、殿臺,一個銅板都沒有給過外廷。
帷幕中的兩宮,卻在此時,詫異的看向趙煦。
向太后更是有些緊張。
但趙煦卻微笑一聲,對她道:“母后且安心。”
“封樁庫撥出去多少,就能回來多少。”
“一文也不會短缺的。”
向太后這才點頭。
在這個事情上,她對趙煦有著足夠的信心。
因為這個孩子,真的會賺錢!
而且,在賺錢方面的效率,無比高效,總能想方設法的在那些別人想不到的地方,敲出油水來。
去年的外戚勛臣,今年的大和尚,都是典型。
就連北虜,他也能想辦法,搞出錢來。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