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煦微笑著扶起他:“卿給朕介紹一下,如今的渾運儀,已具備的功能吧?”
“諾!”韓公廉懷揣著激動的心情,開始向趙煦介紹起現在的元祐渾運儀的工程進展。
“如陛下所見渾運儀之外觀,今已具備……其高四丈,底座寬兩丈有余,分為三層,上狹下廣……”
“其上為露臺,露臺將設渾儀一座,以水力機輪帶動,一晝夜渾儀運轉一圈……渾儀之頂,可自由活動,并依可隨四時觀測天象……”
這就是現代天文臺相似的設計了。
觀測臺,可以根據不同觀測需求而動。
趙煦聽到這里,點點頭,這和他上上輩子的元祐渾運儀設計理念相同。
所以,他難免想起了一個事情,問道:“韓卿,渾儀之內所設的觀天之器,卿可想好了?”
韓公廉道:“臣意用是用古法,使天文官坐渾儀內……”
趙煦微笑著道:“或許卿可與提舉專一制造軍器局沈卿談談,問問看,沈卿對于凹凸鏡的看法……”
沈括,可是早就發現了,凹凸鏡的奧秘。
還寫在自己的私人筆記中。
趙煦將他召回后,也特意點醒過他。
于是,沈括在專一制造軍器局里,專門召集了一批工匠,開始研究怎么燒玻璃。
借著曹家、劉家、王家,在宋遼貿易的瓷器貿易上的東風。
定窯、汝窯還有鈞窯的技術工藝,都被這些家伙從定州、汝州、均州給挖了過來。
連帶著這三州的大量熟練工匠也一起被挖。
加上,專一制造軍器局內的高爐冶鐵技術,也在發展。
在趙煦的授意下,沈括領導的專一制造軍器局,在今年三月,吞并了徐州的鐵監——這個鐵監,就是元豐八年,發生了礦工暴動,包圍了京東都路轉運司官衙,嚇得吳居厚翻墻跑路的那個鐵監。
因為出了這個事情,所以徐州鐵監被罷廢。
所以沈括領導的專一制造軍器局將之吞并,可謂毫無波瀾。
有了徐州鐵監在手,沈括隨之將之變成了大宋高
爐冶煉技術驗證基地。
在當地大興土木,大量建設各種高爐,應用各種技術。
在鈔能力的加持下,專一制造軍器局的耐火磚技術和反射爐技術,不斷發展、成熟。
這一切的一切,加持在一起,玻璃燒制所需要的技術路線,被一個接一個的點亮。
如今,沈括正在汴京城外,研究著玻璃的燒制技術。
趙煦上個月了解了一下,還卡在某種瓶頸,需要技術突破。
可能需要到年底,才能拿出真正的成果。
但不要緊,元祐渾運儀沒有個三五年,是建不好的。
等元祐渾運儀完工的時候,沈括肯定是能拿出適合天文觀測需要的鏡片的。
韓公廉聽著微微一楞。
提舉專一制造軍器局沈括……這樣的大人物,是他想見就能見的嗎?
在他身旁的蘇頌連忙給他使了個眼色——沈存中我熟啊!
正好過兩天,在陜州涑水給司馬光寫完神道碑、墓志銘以及行狀的蘇軾要回京。
而他答應過沈括,等蘇軾回京就擺上一桌,叫他們兩個盡棄前嫌和好如初。
到時候帶上韓公廉,酒桌上幾杯酒下肚,再介紹一下,這事情不就成了?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