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潤甫拱手而禮:“吾久仰子瞻之名,正欲親近,今得張公引薦,自當與子瞻為友……”
張方平微笑著拱手。
然后,他就領著蘇軾,一個一個的去與那些在坐賓客相見。
這些人有類似鄧潤甫這樣的張方平在元祐字典書局里的同僚,也有張方平的故人、友人。
有些蘇軾認識,有些蘇軾不認識。但張方平依然鄭重的引薦,并請他們今后照顧、提點蘇軾。
直到這個時候,所有人終于品出些不太對勁的東西來了。
這位元老到底意欲何為?
眾人心中,差不多已經有了答案。
而張方平將在坐賓客,都給蘇軾引薦了一遍。
他便鄭重的對著在坐賓客們拱手,道:“諸公也都知道,老夫的那幾個兒子不大成器,仕途無望,文章也寫不好。”
“所幸,上蒼終究對老夫還是垂愛的。”
“蘇子瞻既是老夫摯友之子,也是老夫所喜愛之人。”
“今后,其為官任事,若有不妥,還望諸公看在老夫的薄面上,寬恕一二、原諒一二……”
“如此,老夫不勝感激!”
說著,他就拱手一拜。
蘇軾見狀,立刻下拜:“叔父抬愛,某受之有愧,愿請叔父收回成命!”
蘇軾已經反應過來了。
張方平是在托付衣缽!
??????55.??????
將其政治人脈與政治衣缽,公開托付給他。
這讓蘇軾受寵若驚,也讓他嚇了一跳!
張方平卻扶起蘇軾,道:“子瞻,來!給諸公來行上一禮!”
在坐賓客見著,紛紛起身,內心的震撼,已是難以言喻。
雖說國朝士大夫衣缽,并非一定要托付給兒子。
學生、外甥、門生,也都可以托付。
像上個月司馬光去世,其政治衣缽就沒有交給其子司馬康,而是交到了他的學生范祖禹手中。
可蘇軾既非張方平的學生,也與張方平沒有姻親關系,更不是其門生。
這種直接跳過學生、門人、親戚,把自己的政治人脈與政治遺產托付給一個外人的事情,在國朝還是很少見的。
而地位如張方平這般,卻選擇將政治衣缽交給一個純粹的外人的,就更少見了,甚至可以說前所未有!
要知道今日的張方平,可不是過去的張方平。
在元豐八年前,張方平只是一個致仕退休,榮養于南京應天府(商丘)的宣徽南院使而已。
政治地位不是沒有,但,影響力很低。
別說與文彥博比,就算是與孫固比都遠遠不如。
因為,當時的張方平已經致仕十年。
官場上,素來是人走茶涼。
何況,張方平當年在官場上,得罪了無數人。
他和文彥博不對付,與司馬光是對頭,對王安石的新法也橫看豎看不順眼。
新黨、舊黨,能得罪的都被他得罪了一遍。
所以,致仕后他才不去洛陽,反而是回了應天府。
但元豐八年開始就不一樣了。
在這汴京城里,太師、平章軍國重事文彥博,受到當今官家推崇,使其地位高于宰相,且下詔太師入朝,宰執起肩輿,可謂是風光至極,國朝以來,人臣從未有如文彥博者。
而張方平,作為和文彥博一樣,從嘉佑時代走過來的宰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