甚至連簽押都不肯!
擺明了就是不管事,出了問題也別找他。
正是因此,元豐八年冬天的洪災,大名府堤壩才會出現那么多險情!
這都是王拱辰辦的好事哇!
韓維就不一樣了,人家是能吏!
辦事情非常利索!
自其上任大名府以來,只要有空,就會上堤壩上轉一轉,看一看。
同時,他還足夠年輕。
今年不到七十歲的他,還是有著足夠的精力來處理各種事情,并且鎮壓各種魑魅魍魎。
唯一的問題是韓維功利性太強了。
總想著回朝進兩府,拜任宰執,圓他的宰相夢。
但,這顯然是不可能的。
韓絳在位,韓維、韓縝兄弟就不可能回朝。
即使韓絳將來致仕,為防權臣,韓維、韓縝三五年內,也不可能有拜任宰執的機會。
這叫:事為之防,曲為之制。
也是大宋祖制,乃是與大小相制、異論相攪配合使用的一個制度。
簡單的來說,就是防內,甚于防外。
對趙官家們來說,外部威脅,只是芥蘚之疾。
內部的武臣、外戚、權臣謀亂,才是國家大患!
正是因此趙煦派人去慰勉,并賜茶酒的時候,再次打了皇考牌:公,皇考潛邸之臣朕之心腹倚靠也,今河北水患難消,舍公之外,朕能倚靠誰人?請公為國犧牲,朕必不負公!
同時還畫了大餅:朕已意合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至于天文、地志、陰陽、醫卜、僧道、技藝之言,備輯為一書。
而——公正合該統領此書局。
這就是許諾,將來成立元祐大典書局時,讓韓維來統領這個書局了。
頓時,韓維熱淚盈眶,當即收回了請求致仕的奏疏。
并且表示,愿意在大名府為先帝,為陛下,站好最后一班崗。
潛臺詞其實就是——我只做完這一任啊!
而元豐新制,文臣州郡一任,被統一固定為三十六個月。
韓維是元豐八年八月,出判的大名府。
換而言之,他最多只做到元祐三年的八月。
這就頭疼了!
但沒辦法!
只能是將就著!
至少,韓維還肯干活,而不是撂挑子。
好不容易安撫好韓維,大宋的新一次廷推,就再次開始了。
十一月甲戌(20),兩宮正式下詔,命都堂吏部房,循故事上報符合執政標準之大臣名單。
都堂方面,自是早有準備。
旋即報上了一份多達十人的名單。
“蘇頌、傅堯俞、范純仁、呂大防、許將、曾布、蔡京、鄧綰……”趙煦看著名單,忽然眼睛一瞇:“呂惠卿……”
“誰將呂惠卿的名字放進來了?”
“回稟大家,聽說是太皇太后的意思……”馮景低著頭匯報著。
“太皇太后?”趙煦愕然。
太皇太后不是最討厭王安石和新黨的嗎?
而呂惠卿,可是新法的護法善神!
當年在汴京城一度是人厭鬼棄,連王安石的愛子王雱都和他鬧翻了。
韓絳更是至今談呂惠卿之名而色變!
太皇太后怎會將他的名字放進執政廷推的名單里?
趙煦有些想不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