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不好!
也有傷天家的顏面,更損高、向兩家的福澤。
這就是趙煦始料未及的事情了。
但也在情理之中。
在士大夫們眼中,兩宮垂簾聽政,是權宜之計,萬不得已下的選擇。
而現在,趙煦這個少主,既已證明有著不輸正常成年君王的智力和手腕。
兩宮就變得很礙眼了。
朝中內外,都是人心涌動。
太學里的太學生,坊間的輿論,還有各地士紳的態度都在無形中,給朝臣施加了莫大壓力。
迫使朝臣必須采取行動!
在這個事情上,朝政大臣,無論文武,都只能有一個態度——必須支持天子親政,必須讓兩宮放權!
這是最大的政治正確!
在這個事情上,不分文武每個人都必須過關、表態。
誰不表態,誰就會被天下人唾罵,被輿論鞭笞、懷疑。
一個不小心,表態不及時就可能被人扣上不忠的帽子!
正好,今年興龍節后趙煦在名義上就滿十二歲了。
而士大夫們從故紙堆里,翻出一個不知道真假的"成王年十二,周公負成王升殿,與宗廟祭儀,與參朝議"的記載。
頓時,就奉若至寶,然后拿來施壓朝臣、三衙殿帥以及宗室大臣。
趙煦在這個事情上,是有些猝不及防的。
他聽完向太后的話,苦笑一聲,道:“母后,兒尚還年幼……還要長身體……”
“這早朝,就不參加了吧……”
“這樣吧……”
“明年開始,兒盡量在辰時之后,前往紫宸殿、崇政殿聽朝,學習政務……”
趙煦對自己的身體,是很關心的。
他可不想,耽誤睡眠,導致身體發育不良,落下病癥。
“也好……”太皇太后聽著,卻是歡喜起來。
她還是想著,盡可能的多享受權力。
向太后見著,考慮到趙煦確實還小,需要多睡眠,便只好點頭,道:“也好。”
“只是,六哥還是得多參與朝政。”
“娘娘,您說對嗎?”她看向太皇太后。
太皇太后嗯了一聲,道:“太后說的是理。”
“官家確實該多參與朝政。”
“娘娘圣明!”向太后立刻就道:“娘娘,新婦有個不太成熟的想法……”
“嗯?”
“不如這樣……”向太后輕聲道:“明日朝會上,新婦與娘娘一起給都堂下詔,命都堂宰執,今后若有大事,可請旨于福寧殿……”
宰執請旨福寧殿的意思,就是將決策、拍板的權力,歸還給趙煦。
向太后的話,雖說的很委婉,用了"可請旨于福寧殿",看似是保留了兩宮的決策權與拍板權。
可按照目前的趨勢,只要有了這個旨意,那么大臣們就絕不會再去慶壽宮、保慈宮請旨了。
因為沒有人敢承擔這個政治風險!
換而言之,其實就是兩宮依舊垂簾,參與朝會,聽政。
但大事上的決策與拍板,卻得聽福寧殿的了。
太皇太后頓時猶豫了一下,多少有些舍不得。
可,她看著向太后的神色,又看了看在她面前的趙煦乖巧的樣子,想著朝野內外的壓力,最終點頭道:“也好!”
“官家確實是該多與朝政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