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以文臣為河東帥,但看看他在河東干的那些事情。
又是擾耕,又是掠人,又是招誘羌部,一刻也不肯安生,一天到晚,都在想著,怎么折磨西賊,用什么辦法折磨最好?
不知道的,還以為大宋的河東經略安撫使,乃是北虜批皮呢!
這樣想著,韓絳就看向李清臣和鄧潤甫,微笑著道:“至于邦直……”
“老夫在致仕表章上,也是稱贊了邦直在樞密院,與東府密切配合,共同協力,保證了去年西賊大入,諸路軍資供給以及軍賞落實之事。”
李清臣連忙道:“不敢,此乃下官分內事,當不得韓公如此夸贊!”
韓絳笑了笑,就此不再說話。
因為他知道,李清臣懂他的意思。
故事——宰相離任,只要沒有獲罪,其向天子推薦的有關大臣,都會陸續得到重用。
而李清臣現在是西府的長官——知樞密院事。
若再重用的話,自是左遷東府,出任尚書右丞、中書侍郎,并可能直管六部之一:
這是蘇頌拜任執政的時候,出現的事情。
蘇頌去年拜任執政的制詞中,明確了蘇頌的職權——以中書侍郎,提舉翰林天文局、兼差元祐渾運局,并提舉工部。
有史以來第一次,執政官,有了明確的分管事務。
其不再是宰相的跟屁蟲,而是可以在自己的一畝三分地里,揮灑自己的汗水和智慧,栽培自己的成果、政績。
雖然說,天子給出了一個理由——以為太母、母后獻禮故。
但大宋就是這樣的,有一就有二。
只要開了頭,后面就會陸續出現類似的例子。
這叫故事。
“至于溫伯……”韓絳微笑著,看向鄧潤甫:“老夫表章上,雖未提及溫伯,但是,老夫相信,當朝天子是眷顧溫伯的。”
說著,韓絳就將自己手里的雞脯肉,分了一些給鄧潤甫,道:“這一年多來,老夫在都堂,多得溫伯匡正。”
“如今將要臨別,沒什么好贈的,就且請溫伯嘗一嘗老夫的雞脯肉吧!”
鄧潤甫想搞新新學。
韓絳卻不愿趟這渾水,太危險了!
搞不好,甚至可能激怒江寧的王介甫。
即使王介甫不怒,但呂惠卿、曾布還有章惇、蔡確等人,豈能看著他鄧潤甫搞事?
韓絳可不想卷進去。
鄧潤甫聽著,禮貌的笑了笑,接過韓絳遞來的雞脯肉,道:“多謝康國公。”
他能理解韓絳的選擇。
畢竟,他要走的這條路,充滿荊棘。
但他有機會,是一定要走的。
恩師的授業傳道之情,必須報答!
發揚盱江學派,光大先師的道理,這是他的人生志愿與理想。
韓絳做完此事,就不再說話,埋頭吃他的雞肉。
但他年紀大了,吃不了太多東西,所以只吃了一點,就吃不下去了,于是自己給自己倒了一杯茶。
也是這個時候,外面傳來了一個內臣的聲音:“諸位相公,吉時將至,還請出來率百官登朝入覲……”
韓絳笑了笑,應道:“知道了!”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