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叫他們,拿著錢去放貸給百姓、窮苦人家!”
“要叫他們拿著錢,投入到工坊、場坊之中去!”
“要叫這些錢,去雇人去制造各種器械,去生產各種商貨”
“只有如此,抵當所方能造福百姓,造福國家,而非是成為國家的蠹蟲與毒瘤!”
“故此”
“晦叔責任重大!”
“須得不時敲打彼輩,叫他們乖順聽話,也叫他們按照都堂的意志走!”
呂公著聽著,瞪大了眼睛:“這怎么可能?”
撲買抵當所的,都是什么人?
姓曹的、姓劉的、姓王的、姓楊的
而在這些人背后,還有著武臣們的身影。
這些家伙,怎么可能乖乖聽話?
他們要是能聽話,熙寧變法的時候,也就不至于鬧出那么多的幺蛾子和事端來了。
韓絳輕笑一聲,道:“所以啊,這需要晦叔去敲打彼輩!”
“匡正他們的行為,叫他們走正道。”
“若有人誤入歧途,晦叔當及時點醒。”
“實在不行太學的地方還是很大的,容得下足夠多不聽圣人之教,不敬國家法度的亂臣賊子!”
呂公著聽著,吁出一口氣來。
太學嗎?
駙馬都尉郭獻卿和前知吳安持這兩個先例,開創了大宋,處置勛貴武臣的全新賽道。
汝大逆不道,敗壞綱常,目無法紀,不守圣人教誨,不尊君子之教!
天子圣德,且令汝入太學,再受圣人教誨,餓汝體膚,勞汝筋骨,空汝本身,使汝動心忍性,曾益汝之所長!
真真是寬宏大德。
士大夫們只會點贊,而被送進去的人,還得磕頭謝恩。
就像郭獻卿與吳安持。
現在,他們兩個,每個月初一十五,都得寫一封謝表,呈遞入宮,感恩戴德,叩謝天恩。
同時,還須得仔細用圣人經義反省自己的過錯。
這關乎,朝廷對他們的評價。
御史臺的烏鴉們,現在最快樂的事情之一,就是每個月初一十五,對郭獻卿和吳安持的謝表挑刺。
于是,郭獻卿的經義水平,在過去一年中突飛猛進。
如今隱隱已被士大夫們規訓成自己的形狀了。
便連吳安持,也已經老實了許多。
就是
呂公著還是搖頭:“太史公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抵當所撲買后的利太大了!”
“便是太學,恐怕也未必震懾得住。”
“若眾人皆不遵,法不責眾,如之奈何?”
韓絳笑道:“這便是晦叔的責任啊!”
“以德教教化,引導彼輩,走上正途!”
呂公著看著韓絳,滿眼疑惑。
德教?
這種事情也就騙騙小孩子了。
韓絳意味深長的道:“君子喻以義,小人喻于利!”
“抓住彼輩的訴求,自可導其向善!”
說著,韓絳從懷中取出一本小冊子,遞給呂公著。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