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及海貿興盛,舟船繁多,同時外海海賊日漸為官府招安,海路暢通,來明州的海外商賈,日益增多。
同時,明州商賈,也開始更多的開始了遠航。
不僅僅加大了對日本方向的海貿。
同時,也有商賈跟著海外商賈的船舶,前往南海地區進行貿易。
趙煦聽著,非常滿意。
畢竟,陳睦的密報,只有文字和數據。
只說又增加了多少多少海船,又招安了多少海賊,又增加了多少稅收。
但具體細節,一直缺乏。
趙煦派去明州當地觀察的那些探事司的邏卒倒是報告過稍微詳細些的細節。
但這些人都是外人,在當地只是奉旨查探,走馬觀花一般,難以深入民間,更不知民間情況。
尤其是明州士紳、地主與商賈,對如今的情況,有什么看法?他們的心思如何?
這些關乎成敗的細節,趙煦一直不能掌握。
現在好了,有了舒亶這個明州士人。
而且是在明州教書的士人的視角,趙煦終于是得以一窺明州士紳、地主、商賈們的心思與想法。
以舒亶介紹,陳睦的官聲很不錯。
至少,明州的士紳們是很滿意的自是新學大盛于明州,士皆以新學為治世之學。
當然,舒亶也不是只報喜的。
他還是提及了一些在目前情況下,明州出現的問題的。
比如說,因為海貿興盛,明州和明州周圍的幾個軍州,都漸漸出現了商賈們下鄉高薪招工的事情。
很多無知的客戶,被這些人帶去了城里。
不是當了水手,就是當了雇工。
很多單純的耕讀之家,對此是不滿的。
也比如說,因為海貿興盛,很多地方都出現了被風口吹上天的豬。
一些人,僅僅是因為運氣好,就發了大財,回鄉買田置業。
這些暴發戶們,靠著在海貿上賺到的利潤,揮霍無度,紙醉金迷,帶壞了原本淳樸的鄉村風氣。
同時,陳睦大量招安外越人。
這些被招安的海賊上岸,穿上了官服,吃上了皇糧。
甚至有的人,一飛沖天,得到了朝廷的授官。
這同樣沖擊了原本正常的社會風氣。
另外就是,明州的錢荒,日益嚴重。
這是因為海貿興盛,而大宋的錢幣,也是重要的出口商品。
尤其是日本,對大宋的錢幣,有著近乎無止境的需求。
市舶司雖然嚴禁錢幣出口,但民不畏死奈何以死畏之?
大量制錢,跟著商船出海不知所蹤。
趙煦聽著,只是微笑。
因為,舒亶報告的這些問題,除了錢幣外流外,其他都可以接受。
甚至,就連錢幣外流,對大宋來說,未必全是壞處。
將來技術進步了,這立刻就能轉變成金融霸權。
所以,等到舒亶匯報完畢,趙煦就道:“卿之所奏,朕甚嘉之,必當細思”
“卿乃皇考大臣,今又蒙太母恩典,以后便留在朝中,為朕拾遺補缺吧!”
舒亶微微一楞,心下凜然,知道自己所奏的那些事情,少主其實并不關心!
作為當年在朝中的小奉先,元豐時代,一度想要成為大宋舉重冠軍的瘋鴉。
這些年來,舒亶已經認真反思過自己了。
此番被起復,于他而言,是幾乎不可再得的機會。
當即就躬身道:“臣受先帝大恩,今蒙陛下起復,當誓死報答先帝及陛下恩典!”
“乞陛下明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