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中胥吏、鋪兵,就沒有覬覦的?”
熙寧時,他是王安石身邊最主要的助手,甚至一度直接主持新法實施。
所以,呂惠卿對這大宋的吏治是相當了解的。
多少事,都是壞在胥吏之手!
搞得他當年不得不推動倉法,以高薪養廉,企圖讓胥吏們收手!
但結果嘛
呂升卿搖頭:“以弟所觀,并無此事!”
“開封府上下,似乎對此極為嚴厲,發現者立時開革!”
呂惠卿搖頭:“若只憑嚴刑酷法”
“介甫相公當年變法,早已功成!”
當年他和王安石,為了推動新法,在開封府內可沒少下功夫!
但結果
“會不會是蔡元長馭下有術?”呂升卿問道。
呂惠卿呵呵的笑了笑:“蔡元長?”
“他若有這本事,早該入兩府了!”
呂升卿又道:“弟聽說,今開封府所用吏員,皆以公考錄之主上又降詔推恩,以公考所錄,非為胥吏,依舊許科舉,所以在京士人,紛紛應募”
“會不會是因為士人增多的緣故?”
呂惠卿搖頭:“怎么可能!”
大宋的士人,是個什么德行?
不要看他們沒有當官前,口口聲聲都是圣人、仁恕。
可只要他們穿上了那官員的袍服,有了差遣。
十個人有九個,都會想方設法的撈錢。
越是窮困、不得意的人,一旦當官,就越是貪婪!
天下士人都是這個樣子。
這汴京的士人的道德水平,難道還能凌駕于其他人之上?
“這其中必有你我所不知的內情!”呂惠卿斷然道。
他看向皇城方向,想起了今日面圣時的種種,雖然他不愿意承認。
但在排除了其他所有可能性后,這剩下的最后的可能性,哪怕再不合理,怕也是事實了。
“恐怕與主上有關”
呂升卿倒吸了一口涼氣:“不會吧”
“少主今年不過十三即使圣哲如成王如何能有這等智慧?”
呂惠卿悠悠的道:“但,這一切的變化,皆是始于主上即位”
汴京城內,工商大興,商賈云集。
各種作坊,在京城內外遍地開花。
按呂升卿介紹,京中內外的那些作坊、正店,都在張貼著招募雇工的告示。
似乎所有人都在拼命募工,好像有人拿著鞭子在后面抽他們,逼著他們不斷擴大生產一樣。
而這一切的一切,迄今不過兩年多。
呂升卿倒吸一口涼氣。
呂惠卿道:“看來,吾得親自走訪一番,察看一番,詢問一番了!”
必須去問,那些當事人。
那些被士大夫們忽略、無視的人。
具體的執行者!
只有問他們,才能得到答案。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