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4章呂惠卿的見聞(1)
元佑二年四月乙未(十四)
呂惠卿與過去一個多月一樣,喬裝出門。
他身邊依舊跟著李夔以及負責保護他的幾個親兵。
和往日一般,呂惠卿到了東向御街的主干道上,首先命李夔去買來了今日的《汴京新報》與《汴京義報》。
在汴京城的這些日子,呂惠卿已經習慣了每日看報。
而且他很關心這些小報上的報導。
很快的,李夔就將今天最新的《汴京新報》與《汴京義報》買了回來。
呂惠卿在這街邊,找了出供行人休息丶停留的長凳坐了下來——這種長凳,是街道司弄出來的,如今遍布整個汴京的大街小巷,算是賈種民的政績。
然后,呂惠卿和往常一樣,先看《汴京新報》。
主要是這小報很好玩。
其文字淺白,通俗易懂,所刊文章丶故事,慣會大驚小怪,主打的就是下里巴人,一般說的也都是汴京風貌丶街坊傳說。
而一旦遇到大事,這《汴京新報》便又會上跳下躥,挑動大眾情緒。
所以銷量很大,是如今京中人人每天都必看丶必聽的小報。
本來,這種小報,士大夫們是不屑看的,有辱斯文!
偏這小報上,還連載著一篇叫《三國演義》的話本故事。
因寫的精彩,將那三國故事娓娓道來,不止汴京百姓愛,權貴也愛,士大夫們只能捏著鼻子跟著看——不看就很難融進那些衙內們的圈子。
此外,這《汴京新報》,還會報導京中各處物價,并點名某廂某處誰家的店里的東西,較旁處便宜。
所以,士大夫們家中操持著內務的命婦們也都是每日必看。
呂惠卿看著《汴京新報》,沒一會就笑了:“這胡飛盤,還真是個飛盤……”
本來,汴京人是不知道所謂『胡飛盤』是何意?
直到今年劉攽回京,拜了中書舍人,某次與人開玩笑的時候,一語道出其中精髓——君可見過那蜀中獵人所豢的羅江犬,此犬甚通靈性,吾曾見蜀人訓犬,以盤擲出,犬叼盤來歸,甚為有趣!
于是,眾人這才恍然大悟。
這胡飛盤的名字,從此真正切題,并深入人心。
只是……
一個細思極恐的問題是——誰養的這胡飛盤?
考慮到,一些人私下議論時,曾將當今比作漢明帝,所以……更沒人敢探究了。
而那些人將當今比作漢明帝的理由是從史書上找到的——明帝年十二,光武詔州郡檢校墾田……時諸郡各遣使奏事,光武見陳留吏牘書,視之,云:陳留丶弘農可問,而河南丶南陽不可問。
光武曰:既如此,何故言河南丶南陽不可問?
明帝對曰:河南帝城,多近臣;南陽帝鄉,多近親,田宅逾制,不可為準!
恐怖吧!
十二歲就已經熟諳于政治,手腕嫻熟,深知各種潛規則,明白什麼能碰,什麼不能碰!
當今亦如是!
只不過,在公開場合,從未有人真的將當今比作漢明。
一般都是成王丶漢和……
撐死了,比作漢章帝。
實在是……
這漢明帝,雖然圣哲光大,英明神武。
但他六親不認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