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送來南蠻這里的,確實是歷代被俘、被擄的南蠻軍民及其后人。
然而很快,這些人就送光了。
接著,就是橫山諸羌。
然后是甘州、沙洲的回鶻人。
他的主君,派出兵馬,到處搜捕,活躍在賀蘭山兩側的回鶻人,這些昔日的敵人,被大白高國重新重視起來。
一個又一個部落被破,老幼婦孺青壯,被送到了這南蠻的熙河路,換取珍貴的精鐵錢。
這買賣,雙方都感覺很賺。
所以,素來是一手交人,一手交錢。
可惜……
這南蠻很快就要換經略了。
趙卨將會回京,且不再回來。
新的經略使一旦上任,沒有人知道,他是否會繼續前任的【贖買政策】。
一旦,贖買政策被中斷,那他的主君的整軍計劃,恐怕就要陷入困境了。
失去了南蠻的精鐵,無論是鐵鷂子,還是潑喜軍、撞令郎的武備,就都很難再繼續提高了。
同時,來自南蠻的精鐵錢,還是如今他的主君治下的地區,很重要的貨幣。
這些精鐵鑄造的錢幣,如今在整個右廂各監軍司中,都受到歡迎。
如今就連農奴,都已經學會了辨別真偽了。
正想著這些,門外傳來了一個南蠻官員的聲音:“大宋熙河蘭會路經略使趙公有請夏國使者!”
……
一刻鐘后,梁子卿被帶到了這行轅后宅的一處院子里。
在這里,他看到了趙卨。
他與趙卨,也算是‘熟人’了。
所以,他直接上前拜道:“夏國使者梁子卿,見過上國趙經略!”
趙卨嗯了一聲,淡淡的道:“貴使請坐。”
梁子卿再拜起身,來到趙卨身前大約三步的地方,在這里已經有著一條凳子。
他默不作聲的坐下來,然后從懷中取出了一封帛書,遞給趙卨:“相公,這是我國本次依約送還貴國之失散人丁名目……”
“望相公早日復核、簽押,以便小使能押運錢貨回國!”
宋夏雙方在熙河這邊的【贖買】,是依據去年,西夏國舅梁乙逋與大宋國舅向宗回達成的協議。
按照丁壯每人七十貫鐵錢,婦孺五十貫,十二歲以下孩子三十貫、六歲以下十五貫的價格,進行統一贖買。
當然,落到紙上的文字肯定不會這么直白的明碼標價。
而是用了無數堆砌起來的修辭文字。
比如說,熙河路方面發回汴京的札子,就是全篇都在談孔子如何仁,孟子如何義。
而仁莫過于愛人,義莫過于救人。
歷代以來,成千上萬的軍民,失陷于西賊,父子分離,骨肉離散……
慘慘慘!
汴京方面,自然不可能否決這樣一個又仁又義的政策。
誰敢反對,就要做好,自己的反對意見,被刊載到汴京新報上,供天下人議論的準備!
當然,其實熙河路上下,都知道,為什么要花這么大力氣去【贖買】。
【贖買】回來的人口,都是勞動力啊!
而熙河現在就缺勞動力!
作為熙河路最大的棉莊莊主之一的趙卨,作為利益集團的一員,自然知道廉價的雇工的重要性。
所以,他拿著梁子卿遞來的公文掃了一眼,就皺起眉頭:“今次怎這么少?”
“丁壯才三百,婦孺不過八十余,稚童百余而已……”
太少了!
連他家新墾的棉田都塞不滿!
而熙河路的棉莊主們都在嗷嗷待哺!
就等著新的勞動力入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