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婚之后,更是一生一世一雙人,不離不棄,互相扶持,相互依靠。
哪怕到了現在,兩人都已白發蒼蒼,歷經了無數風霜與磨難,但依然能雙手緊握,漫步在保寧禪院的竹林中。
也依然能你喊我‘獾郎’,我喚你的乳名。
他們之間的愛戀,需要詩詞文章來襯托嗎?
不需要!
確實,他們互相彼此給對方都寫了很多詩詞。
但,這些詩詞,沒有一首流傳出去。
唯一在外傳的嫂嫂詩詞,只有一句《定風波》的殘句:待到明年重把酒,攜手,那知無雨又無風。
只是在記述與親友游樂的場景而已。
而且,文字之中的歡快與幸福,是不受限制的滿溢而出。
每個讀者,都能從文字中感同身受。
而另外一個國朝夫妻典范,司馬光夫妻之間也是如此。
司馬光與其發妻之間恩愛數十年。
也是一生一世一雙人。
即使其妻不能生育,他也依舊與妻子相守百年。
司馬光什么時候需要寫詩詞來表達他和妻子之間的感情?
所以啊……
王安禮放下手里的詩詞,輕笑一聲:“正經人誰寫情詩啊?”
“哪個恩愛夫妻,需要靠著這些東西來證明彼此的感情?”
“我兄長不寫,司馬十二也不寫!”
“就你曾子宣寫?”
“呵呵!”
“下賤!”
然而,曾布為什么要寫這首詞呢?
王安禮陷入了沉思。
正好,這個時候,兩個月前,被他的兄長從泉州請到江寧來幫助教學的鄭俠,來到他府上。
鄭俠是受邀來與他商議江寧書院的擴建事宜的。
江寧書院,一開始是準備拿著江寧府府學的舊學舍來辦的。
但很快,隨著天下士子紛至沓來,舊學舍已不能容納這么多人求學。
天子聽說后,特旨批了十萬貫的辦學經費。
讓他這個知江寧府,在江寧書院附近征地建設一個至少一百間學齋的書院。
本來,這事情應該是他兄長親自辦的。
但,兄長身體不太好,于是,此事便落到了鄭俠手中。
“介夫來的正好……”王安禮見到鄭俠,就將手里的曾布詞交給對方,問道:“介夫曾與曾子宣為友,且看一看,這曾子宣葫蘆里賣的是什么藥?”
鄭俠拿著曾布的詞,看了一遍,就笑了起來。
“曾子宣,這是在逢迎當朝的太皇太后呢!或許是想著靠這個辦法,來讓太皇太后抬舉他吧!”
“嗯?”
“太皇太后與英廟當年是如何?”鄭俠聳聳肩膀。
王安禮恍然大悟。
對啊!
太皇太后當年和英廟,也算是另一種類型的模范夫妻了。
英廟無論是登基前,還是登基后,都沒有妃嬪。
所以……
這曾布是通過這種辦法,來營造他也是這樣的人的形象,從而讓太皇太后高看他幾眼?
這有用嗎?
王安禮表示懷疑。
(本章完)最近轉碼嚴重,讓我們更有動力,更新更快,麻煩你動動小手退出閱讀模式。謝謝</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