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那時候發生了一個事情——趙煦在集英殿中,與伴讀們在課后閑聊,順便科普一些常識。
比如說浮力丶壓力一類的現代知識。
在科普中,難免需要舉例。
而在大宋,剛好有類似的故事,可以作為印證。
比如說,司馬光砸缸,可以用來科普壓力。
也比如說文彥博灌水,可以用來佐證浮力。
嗯,司馬光砸缸,現代人差不多是都知道的。
但文彥博灌水,就相對冷門一些了。
所謂『文彥博灌水』,講的是坊間廣為流傳的一個小故事——傳說文彥博幼年時,曾與玩伴們擊球游戲,在玩鬧中不小心將球擊入一個洞穴,并卡在了里面。
玩伴們想盡辦法,也沒能將球取出。
這個時候,文彥博就突發急智,用水灌入洞中,球便自動浮出了洞穴,小夥伴們都驚呆了,從此文彥博聰慧之名,就傳遍了十里八鄉,廣為人知。
而在科普之馀,趙煦也沒改他愛開玩笑的性子。
就分別送了些雅號給這些故事里的主人公。
比如說司馬光,就被趙煦送了個尊號——砸缸真君。
這是因為他已經去世了嘛。
哪怕開玩笑,也得尊重一二。
對文彥博,他就沒有這麼客氣了,直接笑稱他是:灌水老叟。
雖然說,在一般情況下,集英殿發生的事情,外界連點風聲都是聽不到的。
可,有些時候,卻會流出各種各樣的故事丶段子。
尤其是,類似這種趙煦私下里和伴讀們開的這些無傷大雅的玩笑。
總會被以各種各樣的方法,流傳出去。
誰泄的密?自然是不用說了。
靠著這種手段,趙煦一方面,可以考驗他身邊的伴讀們,看看他們的政治立場是否牢靠?
上上輩子,吃過曾布的虧后,趙煦對身邊的人的忠誠問題,就看的格外重。
其次,像這種私下里的玩笑話,是可以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出一個親民形象的。
會讓汴京市民們覺得,趙官家和他們是一樣的。
都愛開玩笑,也都喜歡八卦別人的隱私。
如此一來,就算將來趙煦做出什麼壞事,他們也會自我安慰,自我麻醉自己——只是一時之錯/犯了點官家都會犯的小錯。
這算是趙官家們的祖傳技能了。
從仁廟開始,每一代趙官家,都很擅長此道。
比如說,仁廟傳出去的那些『寬仁故事』。
什麼吃飯的時候,吃到了沙子,因為害怕被別人知道,使御廚獲罪,便若無其事的將沙子咽了下去。
什么半夜肚子餓了,想吃烤羊肉,但因為害怕被人知道自己愛吃烤羊肉,導致宮中每天都特別為他準備烤羊肉夜宵,造成浪費,便忍著饑餓。
類似這樣的小故事,最鼎盛的時候,在坊間有上百個在流傳。
哪怕迄今,也依然有十幾個被人在嘴上念叨。
于是,盡管仁廟時,朝廷上下揮霍無度,宮中奢侈成風,外戚們囂張跋扈,黃河屢次決口,地震不斷,蝗災四起,盜賊成風,大宋官家更是屢戰屢敗,屢敗屢戰。
但很多人依然覺得,仁廟是個好官家!
他盡力了!
天下如此,不怪他!
既然效果這麼好,趙官家們,自然都是有樣學樣,每一代都會通過各種各樣的小故事,塑造自己的形象。
而趙煦,比起他的父祖,有著一個他們所不能及的優勢——他年紀小。
只要持續不斷的對外輸出類似的小故事,就可以讓百姓士民們,在心中形成『官家是我們看著長大的』的情感。
一個大家看著長大的孩子,是很容易得到人們的愛護與關心的。
而當一個皇帝是被大家看著長大的時候,效果就更好了。
可以這麼說,只要趙煦不倒行逆施,搞得眾叛親離。
那麼,那些看著他長大的人,很多人都會自發的給他的政策辯護。
這是人性。
最后,這樣做,還能pua相關人等,測試一下對方的服從性。
贏麻了!
而當趙煦的玩笑話,傳進了文彥博耳中,這老貨也是一點不害臊,直接拿來就用。
甚至從此就不換馬甲了。
有點子將這個事情,當成自己的榮譽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