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任中書舍人丶給事中等要職,算是趙煦身邊的人之一。
根據趙煦在現代所知的事情,他后來在趙佶朝,被拜為宰相,屬于是蔡京的對頭。
當然了,現在他只是個小蝦米。
連蔡京的項背都望不到,甚至可能都沒見過幾次蔡京。
而且,他也是個倒霉孩子。
本來去年,他入京待闕,就被選到了學士院去參加館閣試,只要考中了,就可以被授予館閣貼職,直接人生起飛
結果,當年的學士院館閣試,鬧出了張璪-林希私相授受的弊案。
舊黨義憤填膺,新黨內的張璪政敵們更是落井下石。
后來更是又出現了,蘇轍主持的館閣試題目疑似『詆毀列圣丶誹謗先帝』的案子。
一時間,朝野鬧得沸沸揚揚。
趙煦被他們吵的腦殼疼,索性一刀切,直接下詔當年的館閣試成績廢除,并不再重考。
趙挺之頓時就坐蠟了
好在,他政績不錯,加上他是新黨的青壯派,曾被王安石點名表揚過。
所以,他到了吏部,就被王子韶看中了。
在王子韶的運作下,他出任了陽武知縣。
卻沒想到,才任陽武不過一年,就出了府界胥吏陰謀串聯謀逆案。
他差點就被人抓到了汴京來審理。
好在他政績硬,而且,沒有被人抓到雞腳,所以順利過關。
除了這兩個人外,其他十五個府界知縣,全部被免官或者貶黜。
足以見得其含金量!
而府界十七縣的胥吏之長們,在這場大清洗下,所剩者也是寥寥無幾。
很多縣,如今是知縣丶縣尉丶押司丶主薄一鍋端。
所以,能夠撐到現在,依然在任的那幾個官吏,也就有了被趙煦看到名字的機會。
“扶溝縣押司趙士誠……”
“襄邑縣主薄王永……”
“東明縣縣尉李思武……”
都是些名不見經傳的人物。
但他們能夠撐過這次府界大清洗,那就證明了,他們是經過了考驗的金子。
所以不僅僅,其名諱直達天聽。
他們還將得到,被趙煦親自招試的機會!
只要面試過關,一飛沖天,指日可待!
放下手中的札子,趙煦看向王子韶,與之吩咐道:“吏部,李之儀丶趙挺之用事勤勉,政績斐然,立場堅定,朕甚嘉之!,其各減三年,并特旨授集賢校理!”
“諾!”
“至于……其他諸官……”趙煦道:“吏部安排個時間,都招入京中,先在吏部,由吏部試其等刑名錢谷等事,若其等果有才干,朕將親試之!”
“若其依舊能過,朕何吝賜進士出身?”
在大宋,出身,是決定一個官員上限和天花板的關鍵。
而一個進士出身,對所有人來說,都是一條登天之階。
因為,能賜給他人進士出身的,只能是皇帝!
本章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