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即就頓首拜道:“臣謝官家、娘娘隆恩!”
在大宋朝,對文臣之外的大臣的最高賞賜,就是特旨許其改換文資。
更不要說,錢乙只是一個伎術官出身的太醫了。
趙煦看向錢乙,說道:“故事,東班諸官,若換文資,循例當降等……卿可愿意”
錢乙那里不愿意,連連頓首。
趙煦見著,便命人去中書省傳旨,命當值的中書舍人,草制錢乙從東班諸司,轉敘文臣官階的制詞。
錢乙自是千恩萬謝,連連頓首。
趙煦瞧著,則是在心中,嘆了口氣。
“欲使伎術官為正途……任重道遠啊!”
不過……
也不是完全沒有空子能鉆。
“正好,明日呂惠卿要入宮……我可以與他吩咐一下,叫他在熙河那邊,給伎術官的升遷,開一個口子,發明幾個專門給伎術官的差遣!”
只要開了口子,有了縫隙。
那就可以,通過這些縫隙,慢慢打開伎術官的上升通道。
“此外,明年的科舉之中,也能做些文章……”
“司馬光臨終時所上的遺表,或許能發揮出奇效!”
趙煦眨著眼睛,想起了司馬光。
司馬光臨終時,口述了遺表,由范祖禹執筆記錄下來,最后報呈到了趙煦這里。
而其遺表內容,自然是和他一直以來的主張一脈相承。
主要是對朝政、天下、政策,都提出了他的看法和意見。
只是呢,這些都不重要。
因為,司馬光的這些理論和看法,都是基于小農經濟的基礎之上。
而且,也都不一定對!
甚至都不一定符合實際!
只是他個人的政治理想和抱負而已。
可……
司馬光的遺表內,卻有著許多,趙煦可以借用的東西。
譬如說,針對科舉改革,司馬光認為,現行的科舉,太不正確了!
只考經義,使得國家在人材選拔方面,出現了大問題。
故而,他建議要‘不拘一格降人才’。
那,要怎么做到‘不拘一格降人才’呢
答案是繞開現行的科舉制度,開制科!
或者,在科舉現行的體制下,增加幾門選用人才的考試途徑。
總的來說,其實就是司馬光當年提議的‘十科取士法’那一套。
而十科取士法,是標準的舊黨意識形態掛帥。
但,問題是司馬光現在已經死了!
死人,不會說話,不會反對,不會抗議。
怎么解釋,怎么理解他的那些文字,就完全是看活人的需要了。
趙煦是完全可以,打著司馬光的旗號,來搞科舉改革。
比如說……
在科舉之中,開一門格物科,專門錄用格物進士。
有人反對,就把司馬光抬出來——腫么,你想反對司馬溫公的遺表嗎
當然了,若明年就直接在科舉中單獨開設格物科,可能會面臨,沒幾個人能報考的窘境。
可是,若抬高明算科、明法科出身的進士的地位和初授官階呢
比如說,讓明算科、明法科進士的前三甲,視同進士及第呢
然后,再在初授差遣時,讓吏部專業對口的安排相應的經濟/刑獄方面的差遣。
想到這里,趙煦就笑了起來。
“果然啊!”
“死人比活人好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