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么多用戶,都使用過,而且好評率極高的產品。
趙煦沒理由不利用。
所以,趙煦早早的就讓石得一,在這些以賜樂業人群體里,招募了一批人,用來充作語言教官。
這些人加上同文館原有的人才儲備,基本上就夠培養一批精通南洋語言的邏卒了。
石得一聽了趙煦的問話,稍微楞了一下,想起了這個事情,連忙答道:“回陛下,臣自奉詔后,不敢懈怠,今探事司已有精通南洋諸國語言文字者十余人……”
“嗯!”趙煦頷首:“養兵千日用在一時!”
“把他們都派出去吧!”
“去明州,去找宗良國舅,國舅會安排他們乘船出海,前往南洋諸國……”
“而他們的任務是……”
趙煦坐直了身體:“記錄所經國家風土人情產出,打探其國中虛實,并結交諸國人物……”
“只要能完成任務,順利歸來者,皆授三班借職!”
石得一咽了咽口水。
三班借職
有品武臣!
在官本位的大宋,一個官身,勝過千貫賞賜!
更不要說,還是正經的有品武臣!
“此外……”趙煦繼續說道:“愿往之人,無論成敗,其父母妻兒,朕養之!”
魏武的名梗——汝勿慮也,汝妻子我養之。
在封建社會,其實是上位者對下位者的兜底。
而且,很少有統治者會做這種兜底的承諾。
就算做了這樣的承諾,能落到實處的,也沒幾個。
多的是,將士們在前線廝殺,馬革裹尸。
而后方他的妻兒卻無人問津,倒斃于饑寒之中。
好在,趙官家們在這方面的信譽很不錯。
說兜底就一定兜底!
歷代趙官家,都在皇城司里養著多則數千,少則數百的剩軍。
其中一半以上,都是在戰場上負傷的殘疾老兵。
同時,對于為國捐軀者的福利,也一直在跟上。
像是昨天,趙煦在給自己父皇上尊號后,除了賞賜在京文武官員外,還下了一道旨意——以先帝加尊號故,詔免熙寧以來死事孤寡免役錢、免行錢、青苗錢(便民低息貸),并月給米一斗,錢五百文。
這是每代趙官家在坐穩江山后,都會做的事情。
雖然,【死事】的認定標準比較高。
可至少,趙官家們是認賬的。
故此,石得一在深深吸了一口氣后,拜道:“陛下鴻恩如天,探事司邏卒,必當感激涕零,為陛下披荊斬棘,死而不悔!”
趙煦輕輕嗯了一聲,吩咐道:“都知去辦吧!”
出海外航,風險極大,若無重賞,想要汴京人冒著回不來的風險,跑去南洋,幾乎不可能。
“諾!”石得一再拜,正要回去落實,卻被趙煦叫住了。
“對了,都知,讓他們出發的時候,順便代朕給知明州陳睦傳旨!”
趙煦說著,就從桌案上,拿出他已經寫好的一道旨意,交給石得一。
“諾!”石得一恭敬的接過旨意,再拜而辭。</p>